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 更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法治工作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维护海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经验不足等问题,不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和日益多元化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4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作主题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充分认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只有熟悉规则、遵守规则,进而融入规则、运用规则,才可能高质量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过硬、能破实践难题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是我国参与国际治理体系的重要资源,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需要把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其重要性认识,突破行业发展视角,重新定位涉外法律服务在国家战略实施、对外交往、经贸往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答题,加强统筹规划、持续扎实推进。建议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明确有关工作目标任务和政策要求,同时研究制定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有关工作。
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体现规律特点,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协同实施。可以考虑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深入研究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特点,统一规划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明确目标管理方法,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提供组织保障。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具体制度机制,也不能简单套用对国内法律人才的办法,需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
三、坚持远近结合,扎实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当前,需要打通有关机构现有人才交流、共享渠道,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专精、外语娴熟、经验丰富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国家队”。改革政府部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选拔、聘用、激励机制,在政府有关部门汇集一批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有针对性地完善法律服务行业政策,规范涉外法律服务市场,推动涉外律师队伍发展。按照国际组织雇员选拔标准培养一批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建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数据库、国际组织岗位需求信息库,做好供需对接。长远看,关键还是要建立实践导向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学学科体系,提升国际法学学科地位,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别要注重实践训练,加强有关机构与学校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鼓励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作网络议政讨论和相关调研情况综述:将建设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予以全面推进
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在特殊时期组织召开,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工作方案,采用征集书面材料、召开视频会议、个别听取意见建议、提前开通网络议政群等方式,为委员建言资政做好服务。线下,共收集到7大类68份20余万字的材料;线上,34个界别122名委员提出476条共8万余字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也为我们筹备开好这次会议提供了有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外法治工作快速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海外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呈现队伍“小”、人才“少”、分布“散”、市场“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