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还有没有未来?(6)
除奥特莱斯化之外,百货商品力创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自营化,关于百货自营化的讨论由来已久,这也是百货在逐渐丧失商品经营能力之后关于回归商业本质的重新探索。
这其中像银泰百货从2012年开始做自营品牌,陆续打造了 “I’M”、“集货”和“西有”多个自营名品集合店品牌,以及跨境商品自营品牌“西选”, 还有像新世界百货打造的自营品牌“LOL原创生活”概念店、“N+自然烘焙”、主营小众服饰的“新说”、“N+baby”儿童主题超市等,王府井百货也推出“自营生活方式集合店——尚府”。于是,各大百货集团都纷纷推出自己的自营品牌,试水百货自营店,找回自己逐渐失去的商品运营力。
但是开自营店和买手店也并不一帆风顺,首先最大的问题,百货要想做起自营,和那些数十年的零售品牌抢生意,从时尚把握、商品筛选、门店运营到生活方式的引领都需要从零开始补课,尤其是做的有些名品集合店,明明是各种名品的汇聚,但是放在买手集合店里却削弱了品牌的价值,而这些买手店品牌又不足够强大到可以为奢侈名品做背书,很多有钱人仍然会选择名品专卖店和旗舰店购买,所以这些集合店想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让目标客群接受仍要做很多功课。
其次,做自营产品和品牌就代表着投入的加大,它必须从房东的身份转变为经营者身份,然后就带来了资金、采购、销售、推广、服务的各种压力,自营自采也会带来库存的问题,同时要找到合适的成熟买手也并非易事,所以这都是自营店带来的后续问题,都是百货自营化转型要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
第三,百货自营店只是单一门店的探索,在整个百货商业中所占比例尚少,百货自营化,对于具体的百货商业存量盘活来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百货业的现状,全社会的零售品牌资源聚集都无法改变的百货,并不能说依靠一两家百货自营的门店就能把百货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所以百货的自营化,应该算是百货公司的转型探索,我们不能把现有百货店的改造全部寄希望于自营化,如果操作不当,会让自己的陷入另一个深坑,但未来的商业青睐的肯定也是用心做好经营的人,回归商业本质,回到商品的经营与服务,提高百货店的商品力,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适用商业:拥有一定的品牌和买手资源的百货店
方向六:电商化
在百货受到电商冲击之后,百货业开始逐渐兴起了一股向电商平台取经和转型的趋势,这包括了自建电商平台以及与电商平台合作,从线下走到线上,开启全渠道经营模式。
第一种方式是自建平台,这其中像大商百货自己搭建了天狗网、银泰百货搭建的银泰网、天虹商城的“虹领巾”等,要么利用线下的门店优势做线上线下融合,属于O2O模式,要么利用自己的品牌资源做线上平台销售,属于B2C模式。
第二种方式是嫁接平台,就像王府井百货、梅西百货、银泰百货等入驻天猫一样,依靠天猫电商平台的巨大流量,增加商品的展示销售渠道,或者为实体商业带来流量导入。
但是百货的电商化,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自建的APP平台并没有挽救百货的颓势,O2O模式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入驻的天猫商城也没有带来理想中的销售提升,其中2018年梅西百货也宣布关闭了它的天猫旗舰店。
其实,这些并不是说电商平台没有用处,我们可以看到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在去年双十一这一天依靠天猫就可以销售4.51亿元,它的崛起也是依靠了电商平台,单单一个零食市场就可以在线上做到如此规模。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苏宁,从原来的纯线下的家电实体门店,到如今的线上线下全线融合,从入驻天猫平台抱阿里大腿,到如今自己打造的苏宁易购,2018年苏宁易购线上平台销售达到2083.54亿元,线上业务销售规模占比达到61.80%,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完美转型。
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和电商平台,为什么百货业却鲜有能够顺利融合和转型的呢?归根结底还是百货的商品力不足,百货店本身就是就是房东,不做经营,手中没有可经营的产品,也就没有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从线下走到线上的过程中丧失了话语权。所以百货的电商化,是建立在商品运营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渠道补充,归根结底百货只有提高其商品力才是关键。
适用商业:拥有一定的商品力的百货店
后记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百货的迅猛发展时期,它用了十年的时间成为整个商业市场的王者,第二个十年,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这也是一场不断寻求自救的探索,从明年开始,中国百货业也即将迎来它新的一个十年,百货业究竟是会涅槃重生,还是从此退出江湖,或许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不会改变,它永远都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道路上不断迭代,百货也正在变成一种新的形态而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