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百货业,还有没有未来?(2)

2019-04-12 01:55栏目:商业时尚

黄金十年,是很多事物没法逃脱的定律,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百货业就开始进入了一个衰退期,就有了开头罗列的那些事件,这个行业开始迅速地由盛转衰,尤其是2012年之后,这个行业就被下滑、亏损、闭店所包围,用了十年辛苦经营的阵地开始出现节节败退,阵地不断失守。

百货之殇

眼看着百货业遍地开花,却又在短短的时间内开始凋零,这其中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究竟在2012年之后中国的市场发生了哪些事情?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敌人包括了电商,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3万亿,同比增长66.3%,而2006年,这个数据还仅仅是260多亿。到了2018年中国电商交易额则达到了30万亿,这在很大程度上蚕食了原有的百货业的阵地,使得很多百货店成为电商的试衣间。

另外一个可见的敌人就是购物中心,在2012年开始,中国的购物中心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从一二线城市迅速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每年以500家左右的新增速度快速崛起,发展到今天中国目前坐拥全球最多的购物中心数量。虽然很多的百货店伴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成为购物中心里的主力店,但购物中心这一全业态商业形态,带来了最新的购物消费体验,百货店单调的购物环境、统一的收银形式、单一的业态种类都很难与更注重购物消费体验的购物中心相匹敌,使得百货店这种模式逐渐落伍过时,这一时期,购物中心成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宠儿。

难道电商和购物中心就是正在杀死百货业的罪魁祸首吗?我想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准确,它们只是在商业竞争中瓜分了百货的市场,而真正杀死百货业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刷着淘宝,逛着京东,很多人变得越来越宅,或者越来越不愿意逛街,清空购物车和收快递成为了一种新的购物体验,那种心情甚至比在商场里扫货更让人兴奋,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人们开始迅速地把百货店淡忘,已经越来越找不到去百货店的生活场景,也越来越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应该去逛一逛它们,反而闲暇无聊时也会拿起手机逛逛淘宝天猫。 

从这个角度来说,百货店的市场就是让电商蚕食的,那为什么说真正杀死百货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那是因为百货店不是没有做过转型电商的尝试,尤其是在2013年开始包括百货店在内的实体店普遍拥抱互联网,纷纷提出O2O模式,可是经过这些年发展,在百货店领域却基本宣告失败,当初提出的那种线上看商品,再到线下实体店体验,然后再到线上下单的消费闭环方式,成为百货店一厢情愿的想象,它违背了人们当前的生活消费方式,不是把商品放到互联网上就是电商,就会有人买单,阿里巴巴最可怕的不是做出了一个电商平台,而是培养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双11购物狂欢节一样,已经是成为了很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百货店来说,联营的经营模式,缺少商品经营能力和市场敏感,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后知后觉,在触手可及的互联网面前,即使家门口的百货店对有些人来说,都已经觉得太远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购物中心,同样的道理,杀死百货的也不是购物中心,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的购物中心最大特点优势不是它的购物、餐饮、娱乐、亲子等全业态品类,也不是它的高大上的装修风格,而是它创造了一种人们的生活空间,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交场,这也是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之后的必然结果。电商的发展导致商品的全渠道,使得商场的商品属性不断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家、单位之外需要找到一个场所,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体验、亲子等需求,而购物中心的大空间场景、体验性业态、娱乐化氛围正好满足人们的这种生活需求,因此成为人们完成这种生活方式体验的不二之选,而很多百货店在这一点上却很难满足,所以就导致存在感逐渐降低。

这是为什么像北京SKP高端百货店仍旧一枝独秀的原因,那是因为电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改变高端零售的消费方式和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很多的奢侈品、名品还是要在线下体验消费,所以就算购物中心对百货店有冲击,但对高端百货来说,目前还是有它优势所在,因为逛高端百货店仍旧是高端消费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如果高端百货不求变创新,在环境、业态、体验、营销上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变化,也并不是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