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百货业,还有没有未来?

2019-04-12 01:55栏目:商业时尚

百货业,还有没有未来?

百货现状

百货业,仿佛正在消失。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越来越像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2012年开始,中国百货业客流量开始出现负增长。

2013年,百货业正式走过了黄金期,开始迎来了关店潮,成为整个零售行业闭店的重灾区。

2014年,国内的外资及本土百货店闭店达200家,包括了百盛百货、中都百货、王府井百货、马莎百货等。2014年,万达百货出现亏损,2015年万达百货闭店达40家,开始提出去百货化,万达百货不再成为万达广场的标配。

2015年,各大百货店利润持续大幅下滑,以百盛为例,2013年、2014年、2015年净利润分别下跌了58.4%、34%、174%。

2016年,据统计,全国七成以上的百货店都出现营收下降,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收入普遍大幅下跌。

2017年,银泰百货正式被阿里巴巴收购,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全国又有45家百货店关闭。

2018年,关店潮还在继续,即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门店也不可幸免,2018年1月8日,北京曾经最赚钱的百货店北辰购物中心也宣告闭店,2018年底,苏州第一家大型购物商场,代表一代苏州人记忆的苏州大洋百货也宣告正式闭店。2018年12月20日曾经沈阳高端百货的代名词——新世界百货中华路店停止营业,截止到2018年亚洲百货之王百盛百货七年间关闭了中国的19家门店,2018年百盛净亏损7930万元。

2019年2月12日,万达百货下属的全部37家门店27亿元卖给苏宁。

在全球范围内,百货业也不能幸免,2016年8月,梅西百货宣布关闭美国近100家门店,2017年,马莎百货宣布退出中国等20个国家,全球闭店115家。2018年,美国曾经最大的百货公司希尔斯百货宣告破产。

现在在网上一搜“百货业”关键词,几乎都是:闭店、被收购、突围等,在全国范围内,像茂业百货、大商百货的部分门店也是经营惨淡,仿佛整个百货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行将就木。

当然有关百货的也不完全都是坏消息,北京SKP单店以全年135亿元消费额登顶中国零售单店榜首,傲视包括所有购物中心在内的单店销售,包括银泰百货、王府井百货等纷纷表示,2018年的销售、利润等正在扭转颓势,逆势上扬。

百货业,究竟还有没有未来?它会不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偶尔个别好的表现是不是代表它的春天又来了?

首先,我们先更全面地了解一下百货业,以及它的发展史。

百货简史

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店可追溯到1852年,由法国人亚里斯泰德‧布西科在巴黎创立的The Bon Marche,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购物类别,在原来销售布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服饰、饰品等,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店诞生,开启了它的跌宕发展之路。

中国国内第一家自建百货是马应彪在1917年10月20日上海南京路建设开业的先施百货,被誉为“中国百货商店的鼻祖”,也成为上海第一商业高楼,上海的南京路也由此不断发展,逐渐成就了整个中国商业中心的地位。 

新中国的百货第一店则是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于1955年开业的北京市百货大楼——王府井集团的前身,后各城市也都建起了自己的百货大楼,在计划经济年代,这种百货大楼还带有国有性质,更像一个国家进行物资分配的职能部门,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百货公司。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意义上的百货店,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才不断涌现,像新世界百货、银泰百货、银座百货等都是那时候成立的,国外的像百盛百货也在那个时候进入中国,开设中国第一家门店。国有的百货公司在这一时期也纷纷进行改制,南京新百、北京王府井、杭州解百等纷纷进行改制上市。当然因为1998年金融危机等原因,消费跟不上百货店的发展,百货业也出现短期的萧条和低潮。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国家进一步推进零售市场发展改革,外部资本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引入,中国的百货业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百货店一时风光无限,很多商场结账的地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甚至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方式,2005年迎来了百货公司的上市热潮,包括百盛、金鹰、银泰、新世界、茂业等企业纷纷上市,2008年百货店纳税占零售行业纳税总额的75%,到2009年全国百货店达到了7330家,成为整个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这类百货店在管理上普遍采取统一管理收银的联营模式,基本涵盖了珠宝、化妆品、精品、女装、男装、童装、家电等各种零售业态,一般按照楼层从下往上进行分布,精细化运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来赚取利润,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成为这类商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对购物环境、服务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一些百货品牌在那时候迅速崛起,进行全国开店扩张,依靠规模效应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