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楼市 什么催生了2019年“现象级”深圳楼市?(2)
催生深圳一枝独秀的行情,特别是年末“翘尾”行情,则是11月以来,深圳楼市调控微调“三部曲”。
首先,2019年“双11”,深圳取消了“总价”标准的豪宅税。根据深圳贝壳统计,深圳220万套存量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为500万,按照原有的总价标准,40%的为“非普通住宅”(俗称“豪宅”),所有挂牌的二手住房中,40%是豪宅。总价标准取消以后,“非普通住宅”总价合计5.6%的增值税废除了,交易税费节约普遍在25万-50万之间。这个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打通“二手房-新房”的“换房”链条。而每一次“换房”,至少带动2套房交易,甚至是3-4套的循环。换房加快,新房交易就激活了,这一政策无疑是行情的导火索。
近期,距离深圳主城区100公里的深汕新区,解冻了购房政策,“以家庭为单位,限购2套房屋,但5年内不能卖”,这就是深圳楼市调控调整“三部曲”的第二部。信号很明确,就是要鼓励大家买房,鼓励分享区域长期红利,但不鼓励短炒。也就是,以长期红利做担保助推企业投资,区域打造成“增长极”的独角兽,兑现长期红利。同时,深圳还要建设第二机场,要补上自己的短板,比如教育、医疗,还要让强项更强,比如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等,成为一个没有明显短板的城市,这才能配得上全球城市范例的发展目标。
至于深圳楼市调控调整“三部曲”的第三部,即公寓取消“只租不售”。一方面,近年来“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下,租赁大规模供应,加上“二次房改”落地后,租赁住房还将放量,2019年深圳房屋租金已下跌,不再需要强制企业持有公寓,发展长租业务了;另一方面,公寓“只租不售”,目的是为了防范产业用地“房地产化”。2018年,深圳市政府已经划定了27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区块红线。
而且,近年来企业外迁,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对存量产业用地整合,已腾挪出大量的用地和空间,前述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出让,就是这么来的。更重要的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作为各方面“都要好”的先行示范区,土地驱动区域开发,基建落地,与周围城市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和配套跟上,打造区域增长极,深圳的房地产还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想要在深圳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新市民、新就业大学生来说,总价在200-300万的公寓产品,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2019年上半年,深圳商务公寓达到新建商品住房供给的41%,比2018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毫无疑问,总价和单价都可控的公寓,已经成为深圳多渠道住房供应、满足住房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不用担心会偏离“房住不炒”,深圳在房地产长效机制上已先人一步,“双限双竞”(限地价、限普通住房价格,竞地价、竞建设人才住房面积)常态化了,不管是卖地还是买房,就是对接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对接实体经济。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深圳发展好了,大湾区其他8个城市才能发展得好;进一步讲,深圳发展越好,大湾区就越好,实现“9+2(港澳)”彻底的互联互通才有保障。
更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