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金九银十褪色“房闹”登场:燕郊二手房价格几近腰斩(8)
“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太大,相比之下,市场的影响就显得小了,这次燕郊楼市遇冷就是这样。同样,也会产生一些市场怪象。当2016年二手房房价疯涨时,开发商的新房因为受到政府限价,不能上涨。我们当然不愿以低价卖出去,但如果办了预售证又不卖,就是捂盘行为,要受处罚。所以开发商干脆连预售证都不办,建好了房子也不卖,又规避了处罚的风险。所以市场不完全放开,就会产生一些怪象。
“但我认为,目前的政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包括让楼市冷下来的限购政策。因为完全放开市场是有前提的,需要强大的制度,尤其是法治的保驾护航。如果一时还做不到,适当的政策手段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销售乏力、银行支持减弱、有息负债高企、资产转让频现
数说房企生存现状
在决策层调控决心空前的背景下,今年三季度的房企,特别是龙头房企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希望从销售、融资、拿地等数据一窥房企的生存现状。
销售乏力,三季度龙头房企频降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了国内在A股、H股上市的2017年净利润排名前20位的房企每月公布的房地产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和销售单价数据。企业公布的销售数据,比单个楼盘的价格变动更为全面,也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平均数据更能体现房企的销售状况。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9月,20家房企的销售单价(总销售额/总销售面积)为14527元/平方米,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4108元/平方米有所上升,但比8月微降85元;比7月下滑1203元,降幅达7.11%,相当于每百平方米的房子降价12万元。
具体到各家房企的情况来看,以2018年7月的数据为基数,8月,20家房企中有11家销售单价环比下降,下降数值最大的是华润置地(1109.HK),达9498元。招商蛇口(001979.SZ)、绿城中国(3900.HK)等房企均在单价下降之列。某一家公司售价下降,可能与当月销售楼盘的品质有关,但20家房企中过半数降价,则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了。
再看9月的数据,相比7月,销售单价下降的公司达到了14家,中国金茂(817.HK)、招商蛇口、金地集团(00383.SH)等4家房企的销售单价更是连续两个月下降。
三季度房企销售端低迷的表现不仅体现在销售单价上,更体现在总销售额上。
历史上,排除1月和2月合并统计的因素,6月往往能够形成一个年度销售高峰,以各年度6月的销售数据做标尺,可以评判下半年房企销售的火热程度。(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1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8月全国商品住宅期房和现房单月销售额分别是9723亿元和9503亿元,相比起前两个月1.07万亿元和1.52万亿元,缩水幅度巨大。9月份最新数据尚未公布,我们可以通过20家上市房企数据来预判一下。
20家房企今年三季度各月总销售额的数据,均逊于往年。记者还注意到,2016年,9月总销售额略超过当年6月;2017年,9月总销售额与6月相差12%;而今年9月总销售额距离6月的数值有22%的差距。7、8两月,20家房企合计总销售额相比6月下滑幅度也高于往年。
可以说,今年三季度,特别是进入9月以来,房企销售数据不如前两年,而这或将直接影响房企的销售回款。
银行支持减少、自筹资金增多,房企开发资金承压
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房企开发资金构成中,最大一块源于销售回款,占比在44%左右,紧跟其后的自筹资金占比39%,还有16%来自银行贷款。
在销售回款受销售低迷影响的情况下,房企开发资金来源的另外两条主要渠道的表现又如何?
从今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资金中,来源于国内贷款的累计值同比变化幅度已经连续5个月为负,下降幅度从1.6%到7.9%不等,今年7月至8月的降幅分别是6.9%、6.6%,可以理解成银行对房企支持力度在下降。(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1期)
上一次银行对房企的贷款连续下降发生在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连续11个月下降。彼时,各地曾迎来房地产降库存,并伴随着房价上涨,2016年9月底,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调控政策,房地产业进入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
银行贷款对房企支撑降低时,房企自筹资金就得提升,如果增长幅度不能填补银行贷款下降的缺口,就难以支撑房企开发的现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