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下乡:“下乡”找信心(2)
在这一轮汽车下乡中,虽然有车企推出专门制定的版本或者对县乡一级购买者有资质审核,但从大多数车企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以“汽车下乡”之名,还是打着鼓励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车辆的旗号,都掩盖不住他们借机降价促销的意图。
因此,与其说汽车下乡是一次政策下的刺激消费政策,不如说它是一场来自车企的“自救”行动,与十年前人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不同,这一次则更多要看策略、战术和执行去厮杀和抢夺。
下乡可救市,但不可过于执念
2018年车市的严寒,让车企噤若寒蝉。50家同比下跌(占比60.2%),8家无同期对比(占比9.6%),只有25家同比增长(占比30.1%)。所有车企中,11家全年同比跌幅超过了50%。据已公布销量目标的26家车企2018年整体销量情况,能够达成年销量目标的车企不足三成。
不仅如此,这次汽车销量的严重下滑直接拉低了国家的消费指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掉汽车类商品,社零增速大概是回落0.4个百分点,而单汽车消费一项就大概造成0.8个百分点增速的落差。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表示,“汽车消费降温是拉低2018年消费增速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刺激消费要以稳汽车消费来托住商品消费‘大头’。”所以,此次汽车下乡不仅仅是为了救市,更重要的是提振市场。
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主要包含六大促进汽车消费举措,分别是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稳步推进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等。
对此,宁吉做出解释,“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汽车已经从城市进入乡村,现在制定这个政策鼓励农民的消费。”
虽然政策“救市心切”,但我们也发现,与以往不同,本次涉及汽车下乡的政策不仅未提出任何实质性的补贴,还在“补贴”表述的前面加了一个限定——“有条件的地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若真的要实施,也不会再有国家层面的补贴了。
照此分析来看,是不是这次汽车下乡就没戏了?非也,市场常有,但要看如何努力。
首先,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汽车市场目前乐观的大前提仍然是有的。因为根据数据,201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70辆左右,这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美国千人保有量高达800辆,欧洲主要国家和日本也达到了近600辆。
这个保有量落差恰恰反映了我国汽车消费仍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包含农村在内的三四线市场,仍有一定的开发空间,就看有无本事找到触发点将其释放出来。而汽车下乡政策其实就含有“触发”之初衷,只是这次并没有国家层面的行动,具体操作事宜都交给了地方政府和企业手上。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汽车下乡这一举措着实为提振中国车市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但它毕竟是非市场化的一种行为,带有明显的政策驱动意味,所以其透支消费的后遗症也不可小觑。
就像上次下乡政策结束后的2011~2012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出现大幅度下滑,分别仅为2.5%、4.3%。此后直到2017年,仅2013年(13.9%)和2016年(13.7%)两个年份,同比增速超过了10%。到了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出现了1990年以来首次年度下滑。
是的,车市或许已经见顶。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之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经从1000万辆级攀升至将近3000万辆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将近30年时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就没有出现过下降,只是期间有几年增速下调。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车市发展至今,已不再处于高速成长期了。今后,人们或许应该习惯汽车市场微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局面。中国的汽车企业过惯了高速、稳定增长的日子,缺乏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在市场开拓方面也需要用些真功夫了。
下乡怎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