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货币需求视角下,通胀还是通缩?(4)
按照我国长期以来货币总量增长目标安排的惯例,即“M2增长目标=GDP增长目标+CPI控制目标+3%的调整系数”计算,2018年末实际的货币总量比2016年以来应该达到的规模少了13万亿元左右。由此是否说明: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没有超发,甚至已经出现了超出想象的通货收缩?
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现在政府和国有投放增长所占比重已经比上世纪90年代大幅度降低,民营与外商投资企业占比大幅度上升,个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经济增长下行,投资回报难以为正,企业和个人就可能加快去杠杆,主动减少负债。此时,如果政府和国企也同步推动去杠杆,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的资金需求大幅度萎缩,银行想扩大货币投放都投不出去,进而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态势。
我国2017年经济增长一开始统计的结果是增长6.9%,明显超出预期6.7%的水平,于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三大攻坚战”以及去杠杆、严监管、防风险的要求,各部门纷纷发力,结果使全社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陡然收紧,金融风险加快暴露,下半年宏观政策被迫做出重大调整,强调必须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原则。2018年在上年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6.9%下调到6.8%的基础上,实现增长6.6%,保持了基本稳定。
在加大政府投入和逆周期调控的情况下,201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5%,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增速明显反弹,在一些特殊因素影响下,CPI增长2.5%,很多人开始担心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去杠杆、防风险的呼声再次增强。但是,仔细分析一季度数据,除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外,制造业投资增长依然非常低迷,社会零售额及进出口增长乏力,企业盈利水平继续下滑,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难以缓解。接下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很多原来依靠股权质押、明股实债、以债投资、多重嵌套等高度依赖融资,形成实际高负债的公司或机构,在金融监管收紧情况下问题加快暴露,一些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随之受到牵连出现流动性危机。5月份包商银行被监管部门接管,在金融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能会抑制银行贷款扩张的意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增长可能再次出现回落……
种种因素是在提示我们——从货币需求视角看,长期以来不曾遇见的“通货紧缩”或许正在走来吗?
因此,现在特别需要认真剖析和准确把握投融资需求发展态势,有必要做好应对可能的通货紧缩之充分准备。在货币政策的把握上,不能只注重CPI的结果,更需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预期和货币需求的实际变化。 要切实坚持稳中求进,不必急于去杠杆或运动式债转股,可以先注重稳杠杆(控制杠杆率过快增长),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避免方向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