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标准”:在最时尚马路“绣花”(2)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政府唱“独角戏”。南京西路有着150多家商铺,静安区积极发动社会协同管理,让街区上的商铺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通过集体智慧与力量让每一个细节更“耐磨”。
嘉里中心四周的绿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在南京西路上的商家中数一数二。其景观性也是南京西路上的一大亮点,如铜仁路、延安中路转角绿地上的彩色锈钢艺术雕塑,如一把把在开锁的钥匙,充满童趣;精心养护的草坪、四季如春的花坛、形态良好的樱花大道等等,均衬托出街区的休闲感。
这些绿化与景观小品的建设与管理采取了政府与企业共建共管的模式。2017年,由政府与企业联合设计了这块“绿化特色街区”。对企业物业范围内的绿化,由政府提出实施标准,企业则出资请来荷兰设计师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在后期管理中,政府与企业也各司其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绿植与花卉的养护等管理。嘉里建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黄宁说,通过共建共治,嘉里中心的绿化景观很好地融入了南京西路街区氛围中,对于提升嘉里中心的环境品质有很大帮助。
率先建成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
城区管理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单靠人海战术来解决,不可持续。静安区用好每一根“绣花针”,借助上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优势,率先建成了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有着看到细节的“慧眼”和能改善细节的“城市大脑”,实现了“数据会分析、日常能指挥、规律可研判”,解决了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管理难题。
设在南京西路街道的南京西路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内,占据一整面墙壁的大屏幕,实时显示南京西路上的一个个细微变化,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
一个报警闪动:南京西路863号垃圾桶满溢了。
正在街面巡逻的工作人员小沈从手机上接到通知,3分钟就赶到现场。在现场查看后,发现确实出现满溢现象,小沈立即与环卫作业部门取得联系。几分钟后,环卫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了处理。
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颉鸣说,垃圾箱满溢,是常常发生的环卫事件,但以前处理起来费时又费力。街道网格监督员不一定会马上发现;发现后,又要绕一大圈才能得到处理,前后可能要两个小时。现在,我们实行“3301”处置标准:收到指令3分钟内到场,一般问题30分钟解决,疑难问题1天内落实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管理的“1小时到场、24小时解决,疑难问题1周内解决”,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在南京西路沿线以及周边4公里后街区域内,街面与公共设施上安装着数百个感应器,对窨井盖移位和积水、电箱门磁开关、果皮箱满溢、道路扬尘等公共部件、事件进行实时报警;通过视频监控和WiFi技术,收集路面人流数据、路段车流情况,分析人流潮汐规律,精确计算波峰和波谷的具体时间点,科学投放管理力量;通过系统数据交换,对市政市容作业、城管作业开展实时调度指挥。
街面事件发生在初期,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王颉鸣举例说,在下雨后,窨井盖下的地下水可能会上升,但过去往往等到水溢出来,才会被发现,处理起来难度就大了。现在,通过窨井盖内的传感器,我们可以监控到水位变化,一旦超过警戒水位,立刻通过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近一年,这一平台试用下来,南京西路区域95%以上的街面事件都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