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标准”:在最时尚马路“绣花”
原标题:“南西标准”:在最时尚马路“绣花”
在南京西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用足“绣花心”去打磨。唐烨摄
南京西路商圈,全长近3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上海最知名商圈与高端商务区之一。梅泰恒组成的“金三角”和会德丰、越洋、嘉里等构成的“金五星”交相辉映,国际上八成的顶级品牌旗舰店、专卖店汇集于此。静安区正在努力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区”,执行“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体现“最新科技”的南京西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静安区精细化管理最高水平。记者日前对这一街区管理进行了采访调查,一窥其精细化管理背后的“绣花针”与“绣花心”。
首创一套近乎苛刻的“标准”
干净整洁,是很多人对南京西路街面最直观的感觉:路面、座椅、花坛、电线杆等等,目光所及之处一尘不染,连沿途60多个垃圾箱桶都被擦得锃亮。
在南京西路,静安区推行着一套近乎苛刻的保洁方式。繁华路段人流、车流量大,路面浸上油渍、污渍是常事;但在南京西路上,这样的情况是不准许发生的。在机场、商场等高档室内场所专用的地面打磨机,每天在南京西路沿线巡回开动,冲洗、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程序,让每一块路面砖都透出本色。人来人往的路段,随时会产生各种丢弃物;但全长近3公里的南京西路沿线被分为12个区域,人流最紧密的白天17个小时内不间断有环卫工守候巡查,见到垃圾立刻上前捡拾走。
“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只有明确标准,才能‘眼里有活、手上出活’。”静安区绿化市容局负责人说,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精细化管理的“静安标准”,把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定性、定量地明确下来,努力使“静安标准”严于全市标准、接轨国际标准。按照这一标准,静安区对区内246条道路、785个小区逐一细化具体指标和操作规范,形成“一路一策”“一小区一方案”。
对南京西路,静安区制定了专门的“南西标准”,包括将“室内标准”运用到南京西路的“室外环境”,动态垃圾7到10分钟内得到处置,力争达到让人可以“席地而坐”的水平等。
推动标准落地,要发挥出人的作用,背后需要机制体制上的一系列变化。上海各区的城市维护作业大多分属不同行业负责,道路保洁、公共设施保洁、公共绿化清洁,大家各自为政。这造成在道路保洁上,一些交叉区域没人管、不同公司作业不协调而引发二次污染等现象。静安区过去也遇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2017年,静安区大刀阔斧地对城市维护作业进行了改革:将多个分属不同行业的养护作业公司整合进一家公司——静安城发集团,由集团统筹调配下属力量,形成了“一体化、精细化环卫模式”,采用一支环卫队伍、“一人一区段”的作业模式,一个环卫工人负责一段路从道路保洁、公共设施保洁、公共绿化清洁的所有工作,彻底打破了环卫作业多年来的条线分割。
用“绣花心”对细节精雕细琢
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感受与认知,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在南京西路,静安区对细节精雕细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用足“绣花心”去打磨。
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口,是南京西路商圈的重要入口,有五大交通要道交汇口,周边有充满时尚国际范的兴业太古汇,有充满历史风韵的同孚大楼、德义大楼等老建筑,有高档商务楼宇汇银大厦。下转◆5版(上接第1版)有人说这里的格局,有点类似于纽约时代广场。
过去,这个路口有个地下变电站的出入口,突出地面3米多,严重影响到街区风貌。静安区通过巧妙设计,将这一南京西路上的景观“软肋”变成了亮点。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这里新造的立体绿地——“南石绿地”露出真容:艳而不俗的莫兰迪色幕墙,结合立体绿化打造的高识别度的景墙,配上流着潺潺细水的水幕墙,甫一亮相,就成了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变电站出入口功能需要被保留,但地面部分被精心包裹在立体绿化墙内,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协调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立体绿化墙上的绿植与花卉借鉴欧洲模纹花坛的形式,拼接出色彩斑斓的几何图案,与周边历史建筑本体上的纹理相协调;立体绿化墙、幕墙等围合出一个优雅精致的城市庭院,走进去则别有洞天,造景红枫、朴树与紫焰狼尾草、西洋鹃、丝兰、苔草等各色植物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