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融资额暴跌 业内称“击鼓传花”阶段已
分时租赁正在过冬,而且是数九天的寒冬。“环境也此一时彼一时了,之前资本还有耐心等待他们烧钱熬出头,但现在烧钱是绝对不允许了”。9月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直言,并判断分时租赁这种生意很难做。这位投资人对分时租赁的态度,代表了眼下多数资本的看法。这也反映在了今年分时租赁企业获得融资额度和频次上。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出行领域融资规模为419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为1072亿元,从2017年到2018年整个共享出行行业的融资额缩水了整整61%,堪称腰斩。如果聚焦到分时租赁这一个细分领域,融资减少的情况更为严重。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在今年2月份一家名为“立刻出行”的分时租赁平台获得上亿元的B+轮融资之后,再也没有分时租赁的融资消息出现在公开报道中。而这家在今年被资本唯一青睐的分时租赁公司最近也处于经营困难之中。有媒体报道称,立刻出行的客服电话已经难以打通,诸多用户正在寻找可以退还押金的办法。
事实上,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倒闭已经不是新鲜事。自2017年来,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车、TOGO途歌等企业纷纷停止营业,连戴姆勒这样的行业大佬也在今年6月份宣布旗下的car2go正式结束在重庆的运营。
不过,分时租赁企业接连倒闭的现实,与行业对于这一行业前景的判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相关预测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约45%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60万辆,主要市场将有大量新车销售于新型出行服务领域,预计用于新型出行服务的新车销售占比将达18%。既然有如此之大的蛋糕,但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吃到?
风口来自新能源汽车
与过去几年出现的众多创业风口一样,分时租赁行业也曾备受资本的热捧。无论是当前的头部企业,还是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微小型企业,抑或已经倒下的企业,都在初始阶段获得过不同程度的融资。
最先宣布停运的友友用车曾经获得过2000万美元的融资,而于去年倒下的途歌也获得了5次融资,累计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之所以分时租赁行业在2015年-2017年呈现出短期的爆发式增长,并被资本所关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助推。”上述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分时租赁行业的爆发在时间上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几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车进入提速发展期,此后连续三年均出现爆发式增长。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大幅退坡,其产销仍达到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9%和61.7%。而分时租赁的风口也是从2015年开始。“在当时,分时租赁被视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在高补贴之下,分时租赁公司不但能够帮助车企通过运营达到里程数拿到补贴,还能帮助车企消化销量。”上述投资人认为,这也是分时租赁行业在2015年-2018年集中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作为分时租赁行业的从业者,烽鸟出行创始人兼CEO刘国栋认为,另一个集中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在当时大家都觉得共享经济是一个好的概念。“你看,共享单车、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都是在当时出现的。”基于这个理念,刘国栋也在2016年3月创立了分时租赁企业烽鸟出行。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达到了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共享出行规模2478亿元,同比增长23.5%,规模仅次于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位居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第三位。汽车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在各方对该行业看好之时,分时租赁的融资情况在2019年率先踩下了刹车。
到目前为止,公开报道中,今年仅立刻出行一家企业拿到了投资。但刘国栋认为,无论是从频率还是规模来看,今年确实都比2018年出现明显的反差,但是实际情况略好一些。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蜂鸟出行在今年年初拿到了一笔千万美元的投资,只是没有公开。
资本因何突然冷淡
上述投资人认为,在2015年-2017年资本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大家并不会过于对分时租赁是不是一个好生意进行刨根问底,只是看到了风口且希望不要错过机会,但当行业变化之后,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当时一天烧个几亿都不是问题,我们有耐心等它熬出头,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环境不好,资本紧缺。”在他看来,投资环境的变化是今年资本对于分时租赁行业热情渐退的原因之一。“共享经济的退烧,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大面积失败对共享汽车产生了很大冲击。”一家分时租赁汽车公司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上述投资人表示,“分时租赁运营成本太高,而且可替代的东西又太多,如果市场上没有私家车,没有网约车,大城市只允许分时租赁它肯定是挣钱的,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它作为一个补充的补充,网约车都不挣钱的情况下,它怎么可能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