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鸣:全球能源互联互通赋能新能源汽车
7月1日-3日,2019世界新能源大会(WNEVC)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技术处副处长侯金鸣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实录如下(略有删减):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受大会邀请到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我来自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介绍一下我们组织基本情况,201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会同其他一些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我们组织宗旨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绿色和清洁方式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目前我们合作组织有来自93个国家、635家会员单位,既包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电力发展龙头,也有包括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还有很多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强调一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什么,刚才很多专家提到,我想重复一下,主要是有三点:第一,降低对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的消耗。第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三,降低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的粉体排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
清洁能源从哪里来呢?我们看一下新能源汽车到底消耗多少能源,我们做了一下简单的估算,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51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相对比较少,电动消耗24TWh,相当于北京市全市用电量,如果算两轮三轮电动车数量还要翻倍,205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亿或者12亿水平,这时候用电需求达到4-5PWh,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1/5、1/4的水平,这么大用电量不是多加几个充电桩,改善配网就可以了,需要整个能源系统的升级和改造。目前汽车主要消耗的是石油制品,所以支撑交通行业用能是以海运为基础的石油输送网络,这个网络将石油从中东、南美、非洲等资源富集的地区运输到北美、欧洲、东亚,未来随着氢能源汽车发展,交通领域用能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因为主要的来源不再是石油,而是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也与石油类似,并不分布在经常用车的经济中心如何将清洁能源从资源富集的地区输送到用能中心,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比较现实可行的就是依靠以电网为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输送,2018年,我们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规划,未来希望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全球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和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下面我谈一下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前面很多专家提到这种问题,我从功率角度说一下,电力系统是比较特殊的能源系统,除了满足电量需求之外还时刻保持功率的平衡才能保持平衡,按照电动汽车和电网,可以分成三种形式,有序充电、无序充电、V2G,根据不同情况,对电动汽车和电网负荷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看无序充电情况,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车主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行为完全是为了满足出行的需求,这样结合对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以及交通流时间变化,还有不同类型车的出行习惯,以及充电设备分布建立全网电动车充电负荷模型,按照中国2050年电动汽车估算,如果达到4亿量,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浅黄色是负荷,叠加起来就是电网实际负荷,车主一般都是集中在夜间19-22点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用点需求增加非常迅猛。夜间4-6点,是电力负荷低谷期,峰谷差增加20%左右,无序充电加剧了电网的供电压力。再看一下有序充电情况,这是刚才很多专家提到的智能充电的情况,根据统计,汽车平均行驶时间占全生命周期的4-5%,停车时间远远大于行驶时间,在停车时间对电动汽车进行优化和时间选择并不影响出行需求,电动汽车具有非常好参与充电功率灵活调节,目前也有很多研究和探索,华北电网已经实现电动汽车和其他分布式储能进行绿化控制,实现对电动汽车集群充电功率的灵活调节,对车主来说本身是被动的行为。在市场化交易环节下,通过实时电价准确反映电力供需情况,以此为情况,引导车主在确保自己出行需求以及电网动态约束前提下,主动参与智能充电,实现个体和整体的双赢,既可以降低自己的充电费用,也可以降低电网的供电压力。以中国情况进行测算,蓝色的折线是模拟的电价的曲线,通过价格引导,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主要发生在夜间,这样有效降低了电网的峰谷差,测算降低15%,与前面的无序情况相比,还是有了非常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