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美食街餐厨垃圾分类有新招儿(2)
“指导为主,警告为辅,以罚作保障。”毕成龙说,目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执法检查依据,除了现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外,还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东城区餐厨垃圾规范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首先要看餐馆的垃圾桶设置是否规范,其次要关注垃圾分类效果,各类垃圾是否扔对了,不能只注重形式。最后,要查看各家垃圾分类清运的“三联单”,证实垃圾清运符合流程。对于新开业的餐馆,还要监督其签订餐厨垃圾清运合同。
城管执法部门在综合执法检查过程中,会对垃圾分类操作不够规范的餐馆采取约谈餐企负责人,甚至开出罚单等措施。记者发现,在现阶段的综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关于垃圾分类“错”与“误”的判断,是相当分明的。一些餐馆已经实行了垃圾分类,但偶尔会把鸡蛋壳误判为其他垃圾,或把大棒骨扔进了餐厨垃圾桶。
毕成龙说,蛋壳、骨头这些垃圾原本就是垃圾分类初期最容易被搞混的东西,虽然发现这些垃圾被误投,却不意味着餐馆经营者没有垃圾分类意识,执法部门不会以处罚的形式打消他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甚至不会上升到警告阶段,而是耐心指导,避免再出错。“是根本没分类,还是误投了,其实一目了然,对于明显没有垃圾分类意识的餐馆,城管执法部门会按照警告、约谈、处罚的办法依次升格。”
有特色
硬件设施标识到位 油水分离装置给力
“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其他商会成员做好垃圾分类是没有说服力的。”郭冬是胡大餐馆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簋街自治组织簋街商会的监事长,对于垃圾分类,他的感触很深。
胡大餐馆1999年便在簋街扎根,到现在整条街上已有4家分店,郭冬粗略统计,“胡大”的客流总量高峰时每天可达六七千人,产生的餐厨垃圾总量每日平均能达到30桶,做好垃圾分类并不容易。在此次综合执法检查过程中,一位负责垃圾清运的环卫工告诉记者,要说整条街上垃圾分类哪家餐馆做得好,胡大餐馆“榜上有名”。
分析其中原因,郭冬总结说,餐馆除了要对员工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店内的硬件设施、垃圾分类标识必须到位,这样通过实践,才能一遍遍强化记忆,避免死记硬背让培训效果打折扣。
12月19日下午,记者随郭冬来到了胡大餐馆三分店,在餐馆后厨记者看到,除了四色的分类垃圾桶,店里还多了一件四方形的金属装置,凡是客人吃剩的食物残渣,都要先放在上面整理,之后才能进入垃圾桶。
郭冬说,这是餐余油水分离装置,用来分离食物残渣中的油污。从簋街的特色来看,整条街上川菜系占了很大比重,麻辣小龙虾、串串、火锅等,这些食物的烹制会用到大量的辅料,还会产生不少油污,这里的餐厨垃圾原本会比其他地方更难处理。
早在2012年,胡大餐馆研发了餐余油水分离装置。郭冬回忆说,当时主要是为了餐厨垃圾清运方便,因为油量过大的餐厨垃圾会很重,光是垃圾桶就不知拖坏了多少个,工作人员身上、大街上弄得满是油污,这个“痛点”一直都困扰着他们。后来,通过餐余油水分离装置的处理,食物残渣中的油污可以过滤掉50%以上。“当时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是很强,现在结合着垃圾分类要求,这一装置已经改良到了第4个版本。”
在走访其他餐馆时,记者发现,有的餐馆也用上了相同或类似的装置。郭冬说,簋街商会其他成员单位的负责人来店里参观交流时,大家都看好餐余油水分离装置,见此情况,他毫无保留地把供货商的电话分享给了大家,“把这当做什么商业机密就太上纲上线了,在垃圾分类方面,只有大家一起献策才能做好,做出属于簋街的特色。”
效果好
运垃圾用上微信群
到点儿清运不滞留
措施不错,效果如何呢?为了进一步求证垃圾分类效果,记者一直守候到了当天傍晚时分。下午5点,簋街西口南侧便道上热闹起来了,周边餐馆的后厨人员将一个个垃圾桶搬运出来,在便道上整齐码成两排,这些垃圾桶上都标注着“其他垃圾”字样。不多时,垃圾清运车开到了现场,车上的两名环卫工开始忙着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车内。在2017年簋街改造以前,这样有序的场景是不多见的。曾经,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记者曾目击过垃圾被散乱堆放在便道、自行车道上,满地的油污散发着阵阵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