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后舌尖时代的陈晓卿:只有美食纪录片能火吗? 丨YiMagazine人物

2019-03-27 13:46栏目:美食

在小众而寂寞的纪录片领域,《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是个传奇,说它众人皆知并不为过。这档美食节目给导演陈晓卿带来巨大声名。但风光之际,他选择离职,另起炉灶,2018年他推出《风味人间》,再次成为热播焦点。最近,“风味”系列的另一部作品《风味原产地》还被Netflix买断全球版权,这也是Netflix近年来对中国纪录片的最大规模采购。

目前的陈晓卿有两张名片,一张写着“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这是陈晓卿在2017年成立的公司),一张写着“腾讯视频副总编辑”。他此前的履历很简单,1989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央视上班,1994年担任自然纪录片《龙脊》的编导,之后做了许多年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二十几年来,陈晓卿在国内纪录片领域早就是一号人物了,也得过很多奖,但很少被圈外人知道。直到2011年,央视成立纪录频道扶植中国纪录片发展,《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让他家喻户晓。

2014年,基于第一季的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在立项之初就拿到了1000万元的顶级投资,还未开机便获得超过8000万元的冠名费用,开播10天后的网络视频点击量超过1亿,最终实现10倍营收,成为纪录片市场化的重要标杆。毫不意外,此后《舌尖上的中国3》在央视依然能拿到最顶级的资源,陈晓卿的个人品牌价值也将借助这个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持续放大,但他2017年10月选择了离职。

在体制内做事情,始终是一个被动者。陈晓卿想掌握更多主动权,拍那些观众想看又符合市场需求的片子。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看微博评论的习惯,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获取观众的反馈。“我们曾经花了很昂贵的价钱想要知道用户在哪儿,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但电视台能反馈的只是一个粗粝的收视率。”陈晓卿说。他最终也跟随着那股电视人的离职潮走进了市场。

离职之后,陈晓卿想要尝试自然类的纪录片,但以前节目的赞助商纷纷询问“你下一步打算拍哪个国家的美食”“你有没有拍啤酒的计划”“白酒也可以啊”。面对这些暗示,陈晓卿开始有点沮丧,“老实讲,没有人知道我之前做过什么纪录片,没有一个人说要拍一部严肃的社会题材纪录片。”可转头一想,他也明白了,首先得先让自己活下来。

加入腾讯视频是他已有的选择中最好的一个。“近3年来,腾讯视频在纪录片上的投入每年都在翻番,在我们的纪录片制作播出体系中,陈晓卿老师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来前瞻性地研究行业的发展方向,内容也将不再局限于美食这一个品类上。”企鹅影视副总裁马延坤说。截至2018年,腾讯视频与包括BBC在内的14家国际机构合作,联合制作和自主开发IP,并根据用户画像重新梳理了纪录片的品类方向。跟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和要求有所不同,腾讯视频的自制纪录片项目将聚焦于生活方式和潮流文化。

腾讯视频看中陈晓卿在美食领域的影响力,陈晓卿希望通过美食纪录片创造营收,再以此反哺更多类型的尝试。“五十知天命,很多事情是不能以我的兴趣做改变的。能在一个既有反响,同时又能部分实现自己情怀的领域有所表达,已经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了。”陈晓卿说。

不同于以往作品对中国美食的集中展示,这回陈晓卿将视野扩展到了对全球美食的搜寻,从苏州的秃黄油、广东的鱼生、四川的龙须笋、安徽的枕头馍、到西班牙的火腿、澳门的葡萄牙妈妈菜,他试图让中国饮食源流和全球食物发展过程中那些有趣的时间节点发生碰撞。

在拍摄手法上,《风味人间》也有了升级,引入了两极镜头呈现食物的全景与微观两个世界。比起直白阐述螃蟹为什么要蘸醋吃,摄制组通过显微摄影看到酸性物质接近蟹肉时,蟹肉的肉质纤维瞬间展开的姿态,与CG动画技术结合,通过多角度找到食物最诱人、最有光环的那些瞬间。“引入微观镜头和国际视角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拍摄成本。”《风味人间》第四集《肴变万千》的分集导演陈磊说。他负责在法国拍摄奶酪的青霉菌变化,显微摄影团队做一次培养皿实验需要几天时间,但菌丝的变化往往不可控,想要拍到形状完美的变化过程需要数周的不断尝试。

众所周知,纪录片拍摄是所有电视节目中拍摄时间最长、人力物力消耗最大的,为了能使节目效益最大化,纪录片的流程管理就成为极重要的部分。2004年,央视曾请来新西兰NHNZ来给纪录片团队做培训,当时HNZ电视台的员工介绍了自己的流程管理模式,陈晓卿从当年《森林之歌》的项目开始醉心于流程管理上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