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业务健康发展需要统一监管规则(3)
王和:保险资金的最大特点是长期性,更关注长期收益,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资金。这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长期性项目具有“基因相似性”,能够实现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应在“资管新规”,特别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下,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载体,形成资产配置的“组合拳”,对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和长期服务。同时,要特别注意利用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继续重点关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
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与保险业务的联动问题,如中国人保开展的“支农支小”业务,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保险行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险主业与“支农支小”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管控金融风险,也能够提高金融供给的可及性和总体效率。
《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计划的配套细则,您有什么建议?
王和:目前,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补短板、企业去杠杆、地方政府严控债务的复杂环境之中,实体经济缺少资本,急需长期资金化解缺口,同时,这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供需的矛盾,而在“新基建”项目中,财政资金的投入固然重要,但应当高度重视保险资金,一方面保险资金更能满足新基建项目的长周期特征;另一方面许多新基建项目与保险业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可谓是恰逢其时,下一步的关键是尽快出台配套细则,细则应重点关注保险资金特征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重点领域特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解决好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更好地发挥引导、鼓励和支持作用。
要在拨乱反正和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突出服务大局和实体经济,突出保险资金特点,疏堵结合,加强正面引导,正向激励,围绕“两个鼓励”,一是鼓励保险资金参与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要求的项目;二是鼓励保险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因此,“投资范围”的管理固然重要,但要兼顾“原则管理”,即只要满足“大方向”,又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应当留出足够的空间,成为合格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的重要备选项。
同时,应做好“两个兼顾”,一是兼顾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保险+”模式,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二是兼顾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特征。此外,应进一步推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律+科技”模式管理探索,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和平台的作用,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风险管控的效率。
《金融时报》记者:最后,您对后“资管新规”时代的保险资产管理有什么期望?
王和:我认为,面向未来,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与升级,它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保险资产管理水平。金融风险和保险资产管理风险,说到底是能力风险,能力不足,就只会投机取巧,只能铤而走险。同时,“资管新规”的重要诉求是统一标准和市场,这意味着“同台竞技”。因此,未来靠的是真本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急需提高能力,全球视野、科技赋能和创新思维将成为能力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