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宁玉强:(2)
第二个方面从药效来看,我们看现在很多企业做的一些药品,从过去广谱的作用变成一种靶向作用,我们提到KATE,干细胞治疗,未来再生医学等都往这个方向来做。而且中国来讲实际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一个跟世界接轨层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觉得一些诊疗方式方面也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过去一种传统生物华治疗,去医院抽血这些东西。现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免疫诊断,这样整个医院越来越丰富。而且现在一个基因测序原先刚一出来时,五六年前一上来几千美金,现在几百块钱就可以实现。整体这一种方式推动你往前端思考怎么预防,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好切入点。
最后一个方面我们从企业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药企,做器械也好还是做医疗服务企业,我们发现它现在做的更多的并购也好,整合也好,是完全偏生态化,而不是说围绕自己这一个产业链做上下游整合。我们看到很多好的项目,他们需要这一种资本介入时并不是你有资本就可以,甚至是很强一个背景就可以,希望看到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样资源,做小的生态推这样的事情。基于这样趋势和这样认知,我们觉得商业保险这个领域还是有一些机会,主要我觉得最后谈一点,什么样机会?我觉得首先产品品类方面可以更丰富一些。举一个很简单例子,比如站产业链角度,可不可以药物研发阶段进行一些保险的植入,我们看在成都实际太平洋做了一个保险超市,政府、企业、高校、基金几方面合作一起成立一个险种,现在大概27个品种入驻,做投保。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产品设计上面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更好切入点,比如像老年人。其实60岁以上就算老年人,但我觉得并不是老年人都是失能老人,60岁到70岁,可以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段进行一个划分而不是一棒子打死。60岁到70岁之间有能力,甚至可以工作,德国鼓励这样老人去创业,这样的人我觉得是应该有他自己一个险种对他进行一个设计,比如说70岁到80岁之间可能又是一个办失能状态,80岁以上是失能状态,针对定制化客户人群可以针对性设计这样东西,为什么?因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前面王总,万总都提到比如医疗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实际这些方面我们是可以掌握很多这样海量数据,进行一个针对化定制化设计。以上是我的简单观点,谢谢。
张燕冬:我听起来就是宁总,你更多从医药和医疗产业的角度去看,然后来从这一个供需角度提出对保险的一些需求是吗?
因为刚才万总和王总,本身商业保险角度谈的比较多一点。您从医药的这一个产业角度谈的比较多一点。你是倒推过来。
宁玉强:对,因为我觉得两者之间应该有很好的结合点,实际上导致现在没有很好的模式,大家敢去探索。是因为相互不够了解,不够理解。而健康产业实际上在2030健康规划出来之后,实际整体各个地方,我们看31个省都把健康产业作为一个重点发展产业,国内现在165个专业的都在做这个东西,大家对它的内涵和理解不一样,它整个边界越来越模糊,包括整个产业内涵越来越丰富,这么复杂系统当中大家应该认知价值要做什么,不是传统的做器械,做医药的,开医院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