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宁玉强:
12月8日,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宁玉强在《财经》杂志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上表示,商业保险和大健康产业有很多密切交汇的机会和可能。现在我们看到并没有一种很成功很成熟的模式出来,所以这也是机会。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宁玉强
他认为,国内一些整体医疗服务的保障水平来讲,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实际上供需并不很匹配。第一个方面是整体创新方面,企业创新不足。第二个方面竞争力相对比较弱,我们在药物阶段,器械,医疗服务当中,更多模式、出来产品以仿制为主,并没有创新,所以竞争力还是有问题。第三个方面是整体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有问题,实际上会有很多的潜在机会。
以下是嘉宾发言实录:
张燕冬:这两者是可以跨界,可以有潜能,但关键是如何结合的问题,然后就像万总说的,怎么找到切入点的问题。下边请宁总谈谈商业保险和大健康的关系。
宁玉强:谢谢,我想两个领域要想跨界,他们之间是有很多密切可以交汇在一起的机会和可能。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商业保险前面各位谈了很多,但站在商业保险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更实操,大健康产业是什么,随着这么多年发展,整个健康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的,边界不断模糊,它的一个认知实际上相互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找机会,这个点可能并不是很清晰。确实市面现在我们看到并没有一种很成功很成熟一个模式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机会。
我想谈大概三个方面,首先我们得先理解这个产业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大健康产业。我们觉得大健康产业实际是随着生物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它的内涵,包括外延不断丰富。我们理解它的总体应该分三部分组成,产业全景角度。第一生物医药,中药,化药,生物制药等药物方面企业在这个核心板块。第二是生命医学工程,体外诊断,CT等企业集中这个生态圈。第三是医疗服务,传统医院,药房,包括医疗服务,当中又有健康管理,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包括保险在内,实际上应该是这样一个大的体系。第二个方面从供需角度看这个行业,实际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探讨。第一方面需求角度来说,中国人,包括人类一出现时,大家对健康都非常认可,长生不老,希望不得病,希望少得病,甚至希望晚得病,然后即使得病希望能够看得上病甚至看得起病,都有这样多方面需求。我们回头过来看国内一些整体医疗服务的保障水平来讲,我觉得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实际上供需并不很匹配。大家都知道,三个层面,第一个方面是整体创新方面,企业创新不足。我们没有看到国内有哪一家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或者某个领域,比如像药企或者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可以成为世界级很有影响力的,我们没有看到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个方面竞争力相对比较弱,我们在药物阶段,器械,医疗服务当中,更多模式出来产品以仿制为主,并没有自己创新,所以竞争力还是有问题。第三个方面是整体保障体系来看还不够完善。所以这两个方面我们觉得有机会,有问题实际上会有很多这样的潜在机会,可以一起去探讨。第一个方面从整体创新模式来看,我们觉得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讲,实际从过去一种封闭式向一种开放式进行的一个转变,比如说传统的有一些医药的企业,原先实际我在做药物研发,要做生产,要打终端销售,打药店包括医药等结构,完全这样一个链条,但我们看到国内国际很多大的药企,包括医疗企业不断砍自己研发费用,实际他们都在找一些很好的专利,甚至是很好的一些中小型创新的机构,收购他们的这一种产品。所以说现在大家形成一种合作分工非常明确的一个角度,整体的这一种创新并不是过去我自己拿手里不跟别人合作,这一种开放式越来越多。
第二个方面我们觉得从整体的研发生产这个环节来看,实际上从过去这一种工业化思维慢慢变成数字化思维。前一段时间我们服务一家国内知名药企上市公司,大概八百多亿市值。他十四五明确战略未来投入八条生产线基本百分之百要做数字化工厂,核算每一个生产线八亿投资,如果纯进口产能,这实际表明整体过程当中对过去工业思维变成一种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工厂掌握更多前端数据反推后端,我来怎么进行定制化的产品生产,或者说定制化的产品一些把靶点研发。第三个从诊疗方式来看,过去是同病同治,未来可能是同病异治,讲究个性化医疗方式。因为技术方面实际已经可以实现了,比如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药品来讲,实际上过去大概中国来讲是一种仿制药,未来可能是一种创新药,我们举一个例子2006到2015年,国家卫健委收到1.1类化学药创新来讲,只有13例。2015到2018年四年有13例获批。所以创新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