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角膜捐献,让更多患者复明(健康焦点)
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医生正在给受捐者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 制图:郭 祥
新华社记者 黄 歆摄
在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眼角膜移植手术并不难,捐献角膜究竟卡在哪?今日本版推出调查报道,寻求破解之道,期待引起公众的关注。
——编 者
角膜供体数量不足
我国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有200多万人,但因供体角膜缺乏,每年角膜移植手术仅有不到8000例
4岁的小曦扎着两个小辫子,正弯着腰找掉在地上的两块积木。她住在北京同仁医院的病房。这间病房的光线很好,小曦把手伸开,在地上摸了好几次,在妈妈的提醒下,才捡起积木,爬上病床玩。看着女儿的样子,妈妈忍不住掉下眼泪。小曦的眼睛患有角膜白斑病,即眼睛里长着一层白色的膜,她因此“视而不见”。目前,她在等待角膜移植手术。
眼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无色透明膜。当角膜由于各种原因变得混浊影响视力时,必须通过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换一个干净清晰的角膜,患者才能重新恢复视力。
小曦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一儿一女的喜悦,只持续了6天。小曦的父亲老郭发现了女儿角膜上有一层亮晶晶的东西。他好奇地把手在女儿眼前一晃,女儿的眼睛没有反应。
河南省医院的眼科医生说,这种病是先天性的,没法治。正当绝望时,有人说去北京同仁医院也许有救。于是,夫妻二人带着孩子踏上了求医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分得很细,老郭用了很长时间才挂到潘志强医生的号。潘志强是眼角膜科主任医师、北京同仁医院眼库主任。潘志强确诊小曦是角膜白斑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角膜移植。
当时,同仁医院并没有角膜,小曦转诊到河南省一家医院,成功地实现角膜移植。那一年,小曦1岁多,尽管不会讲话,重见光明的她再不用父母操心了,走路吃饭,和小朋友玩都没问题,后来还学会了骑自行车。
去年国庆节,妈妈发现小曦骑车有时撞到床,有时撞到门框。难道病情复发了?后来,经潘志强诊断,是移植的角膜出现问题,用了滴眼液没什么效果,惟一的办法是再次角膜移植。
潘志强介绍,当角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时,才需要角膜移植。随着角膜移植手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面临角膜短缺的问题。本来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患者,不得不在黑暗中等待。
潘志强介绍,北京同仁医院每年登记需要做角膜移植的患者大约在1000例左右,但能够得到捐献角膜的患者仅有100余例,其余患者手术要靠国内外兄弟眼库支援或调剂角膜。
据统计,我国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有200多万,但因供体角膜缺乏,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不到8000例。
动员捐献难度不小
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登记的志愿者有4万多人,90%以上是年轻人。年轻志愿者是一个值得期待但可能存在变化的人群,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小曦隔壁的病房,14岁的宽宽刚刚做过角膜移植。这只移植的角膜,将让他的左眼重见光明。这10年间,全家人一直等待着这只薄薄的角膜。
宽宽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滑县,4岁时他因玩爆竹炸伤左眼。他从河南省人民医院辗转到北京同仁医院,由于角膜短缺,只能先治标再治本。专家们想了各种办法覆盖眼球,还移植了父亲刘先生的唇膜。宽宽的妈妈用小手电筒照他的左眼,他什么也看不到,只觉得眼前一亮。医生说,要想恢复视力,就得做角膜移植。
没有角膜,只好等待。不久前,宽宽的父亲老刘终于等到住院通知。潘志强为宽宽做了移植角膜手术。他沿着这个1分硬币大小的角膜边缘,手工缝合了16针,将它固定在眼球上。包括爆炸外伤的修复在内,手术持续了3个多小时。
“做完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不像是白内障手术可以立即见到光明。”北京同仁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文莹说。手术后还睁不开眼,要等完全水肿消失后才行。移植后视力可能很难达到1.0,但能恢复到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