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海岸线上一抹红 见证辽河口湿地的沧海桑田(2)
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来到盘锦的侨民并没有迁走,仍旧守着一亩亩的稻田地。目前,盘锦仍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也展现出了盘锦多民族融合的特点。
老字号集体申遗 进驻“老街”获新生
谈起辽河口湿地文化,田庄台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权威资料记载,盘锦曾是辽河航运进出东北的通道之一,从吉林的郑家屯到营口,共有187个码头,田庄台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个码头都是当地的经济中心,呈扇形辐射周边,田庄台作为官码头,很多小吃聚集在此。”杨洪琦说。
随着1862年营口港开埠,田庄台逐渐失去了以前的功能,但一些小吃老字号一直传承下来,见证了湿地周边商埠文化的变迁。
杨洪琦在7岁至13岁这个时间段内,在田庄台生活过,他记忆中的田庄台到处都是前店后厂或后居的老店铺,满街筒子都散发着香气,“不过这种味道由盛到衰已经很多年了,逆袭是这最近10年来的事。”
杨洪琦介绍,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盘锦民营企业家,回到盘锦后,重新盘活一栋烂尾楼,并把20余家田庄台小吃集中起来,打造了“辽河口老街”,儿时的记忆以及对家乡的乡愁在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事实上,而杨洪琦从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帮助当地一些传承多年的老字号打包申遗,挂上非遗的牌子,商家的生意也日渐红火。
“不仅要有静态的保护,还要有动态的传承。”杨洪琦说,“今年,这么多家田庄台传统小吃店在‘辽河口老街’集体开张,场面比集体婚礼都热闹,都在二楼,从东往西,这些家的老板娘和老板啊,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个个脚不沾地,走路带风,那也完全供不上。”
共同努力 守护自然的馈赠
鲜为人知的是,红海滩其实十分脆弱。多年来,盘锦市对红海滩景观不断地进行保护和“抢救”。
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几项可能导致翅碱蓬退化的因素,如近年辽河径流淡水资源补给不足、滩涂淤积速度加快、招潮蟹摄食等。但究竟这些因素以一种什么样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导致翅碱蓬的死亡,科研机构尚无定论。
从2017年开始,景区保留了靠海部分的芦苇,一来可以作为第二年春天候鸟迁徙的栖息之所;另外,残留的芦苇还能遮挡一部分从海上飘来的废物和垃圾。在此基础上,景区还保留了廊道核心景点两侧的枯萎翅碱蓬,并对摄食翅碱蓬的招潮蟹进行隔离和人工抓捕。
景区总经理助理丁存利表示,事实上,翅碱蓬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生态修复做得好,对翅碱蓬的生长也有巨大益处。“仅仅清理海洋垃圾,景区就要出动几百人,干上几个月,在此基础上,一些已经出现斑秃的位置,我们还会进行人工的补植。”
近五年来,盘锦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积极修复退化湿地,对绿苇进行人工灌溉补水,把养殖池塘恢复自然原貌,严控农药化肥使用。在无数盘锦人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红海滩景区翅碱蓬的面积较2017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冲刺5A 辽宁生态美走向全国
随着时间的积淀,“红滩绿苇”逐渐成长为独特的文化品牌,2017年,红海滩通过国家旅游局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通过省相关部门初评等,并对廊道景区的交通、游览、安全、卫生、购物、邮电、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现场自检自查,针对存在不足制定整改方案,并按照整改方案完成廊道景区整改提升工作。
另外,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推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入选。
盘锦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奇观红海滩、蓝色的大海、绿色的芦苇荡、金色的稻浪和黑色的石油,组成了盘锦特有的“五色”旅游资源。去年盘锦共参加全国各地旅游产品博览会10余次,利用大数据精准对焦目的地城市,以开拓市场。
红海滩不仅是盘锦的地域名片,也是全省、全中国的名片,是向世界展示的窗口。盘锦人也在逐步实现引客入盘,把以“红滩绿苇”为代表的辽宁生态之美推向全国。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