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百姓收获满满幸福感(2)
我市推动“多元供给”,让公办养老机构全额兜底保障特困老人;采取“转让经营权、保留所有权”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全市公办机构45%以上公办民营,社会化养老机构占88%。
我市成立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级标准”,全面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政策指导、质量监督。
2014年以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被财政部、民政部评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首批试点5个优秀地区之一。
床位数增长100倍,优质资源“出城过江”
鼓楼医院一百多名党员专家为市民提供免费义诊等便民服务。 本报记者 徐琦摄
典型
2018年12月29日,南京市中医院整体搬迁至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内正式开诊,该院临床科室由此前的22个增至31个,床位数增至1500张;2019年3月24日,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正式开诊,该院由鼓楼医院依照“一院两区”的模式进行运营和管理,江北居民“看病不过江”的愿景基本得以实现……
不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出城过江”,我市近年来先后建成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河西分院、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南部新城医疗中心、鼓楼医院江北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外扩”和“下沉”,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
数据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801个,较新中国成立时增长近50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5万张,增长近100倍。
建成1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6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组建全科团队920个。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1978年的1171.09/10万降至2018年的110/10万,下降90.52%。
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4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2019年达到人均95元,是党的十八大之前的2.5倍。
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1935年的不足40岁提升至2018年的83.32岁。
解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介绍,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市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不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出城过江”,并积极推进江宁、六合等新五区及江北新区综合医院转型升级。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家庭医生工作室等建设,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将医疗卫生服务直接辐射到社区、家庭,打通居民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百姓就医难,分级诊疗制度的建成是首要任务。”丁小平说,一方面,我市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形成五大救治中心,分别承担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服务管理、临床救治工作,另一方面,全市实现医联体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已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