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沈阳:一网一格多功能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2)

2019-07-26 08:10栏目:房产

  通过社区人员、邻居敲门的方式,关注她的起居情况;通过志愿者买菜、聊天的方式,关注她的心情走向;通过与她养子女的密切联系,了解她的生活动态。通过科学的“技防”方式,关注她的身体健康,安装了特殊的水表监测仪,四个小时老人的用水量达不到一定数值,监测仪便向魁星社区的数据平台、社区网格长预警,社区网格长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独居老人的监护人看望老人;设定“居家120专线”,通过家中的电话一键通,便可联系到金星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把钥匙寄放在富有爱心的邻居处,不时地看望老人。

  社区相守望,点滴传亲情。今年以来,万泉街道先期为15位独居老人、残疾老人推广了这个“人防+技防”的“五位一体居家安全法”,破解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照顾难题。

  网格化服务并不新奇,只有不断地实现高效、精准与创新的服务,才能使网格用起来,活起来,进而激发“一网一格多功能”的一池春水。在万泉街道的服务“菜单”上,抓住关键人、关键处、关键事、关键时,不断增加新添置的服务种类——

  突破原有的工作模式,网格长人手一本民情日志,形成社区治理的第一手资料。81位网格长们的81本民情日志,写满了片区内的大事小情,重要信息,各类事件的处理流程,不仅是这片网格的“史记”,而且成为网格员们提高业务水平、传播经验的“秘笈”。

  突破原有的评价体系,采取网格长月述月评的评价体系。每个月的述评工作,邀请了物业公司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居民群众代表、驻街单位代表等参加,凝聚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识与力量,激发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热情。

  在大东区万泉街道,采取“信息在网上传、人在格中转,事在网格中办,治理成果在格中体现”的工作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丰富困难帮扶内容,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社区干部在照顾残疾人士汪莉时发现,她不仅需要困难的扶助,更需要生活的照顾。于是,社区志愿者们定期上门理发,人大代表们定期去串门聊天,社区干部们在节假日里进行走访慰问……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引领治理效能。突破原有建制方式,创新性地把党小组建在文艺团队上,金秋艺术党团小组、红星艺术党团小组里,居民们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习主席寄语》等歌曲,排练出弘扬家风家教快板,魁星书社的书法活动中宣传垃圾分类,让“不忘初心”等教育既入脑又入心。

  推动协商议事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魁星小区有两处破旧的自行车棚,自行车存放利用率低,没有水电没供暖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社区网格员协商社区代表,通过“五民”工作法(民事民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督、民事民评),先后六次召开协商议事会议,改造了自行车库,今年5月,临时性的自行车房翻建成为现代化的居民活动室,改造后活动室内有1/3的面积保留原车库功能,剩下空间建成了可容纳百人的活动中心和便民中心,有效地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

  种种创新的举措,有效解决了居民们的堵点、痛点、难点。有居民写诗夸赞道:“治理琐事百千万,一网一格覆盖全。服务百姓是真经,党建作用得检验。”

  将探索进行到底

  实现“一网一格多功能”智能化治理全覆盖

  将社区治理的创新进行到底!7月19日,大东区召开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大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携同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齐抓共管,举全区之力,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一网一格多功能”创新管理。

  各层级、各地区将其升格为“一把手”工程。区政府对城市管理各个部门、职能、人员进行整合,为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全面保障。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研究、亲手组织、亲自协调新模式的建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各部门、各单位建立了“一盘棋”的统筹格局。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公安大东分局、区民政局、区城管局、区公共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各街道党工委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按照“基层治理最需要,结合实际最务实”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