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将上线:以卡还卡将纳入失信范围

2019-04-20 01:22栏目:房产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三大焦点解析

  个人金融信息是否裸奔不良网贷能否被遏制购房者首贷资格有无影响

点击进入下一页

  ● 在信用体系法治建设中,征信业法治建设已逐步建立

  ●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还将纳入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 新版征信系统扩增信用信息来源后,有利于更加可靠地评估特定主体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黎江宇

  当下,“信用”已不再专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它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买房、住酒店甚至招标活动,如果你的征信显示不好,这些事都不能做,处处受到限制。

  正因如此,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很可能于5月正式上线的消息一出,便引发各方关注。像“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发生严重违约后销户来“洗白”等手段,都将纳入失信范围;“新增哪些贷款限制”“办理首套房贷款会不会审核更严”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焦点问题。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还将纳入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从多方面堵住投机取巧的漏洞。

  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看来,建立征信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防范风险,建立“失信惩戒、守信褒扬”机制,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新版征信系统扩增信用信息来源之后,对于评估特定主体的信用风险将更加可靠,有利于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

  征信业跳跃式发展

  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据考证,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自1932年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诞生开始。

  所谓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代征信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开始试点贷款证制度。经过几年发展至2002年,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现代征信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2005年,115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全国联网。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此后,征信业迎来大发展时代。

  截至2018年8月末,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多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多次。

  与此同时,在信用体系法治建设中,征信业法治建设已逐步建立。

  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条例以国家专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征信工作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说,这标志着我国征信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悉,条例建立了征信市场准入管理、征信业务规则、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明确了征信业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

  在部门规章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对条例有关管理的条款进行细化;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等联合起草《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拟就信用评级程序、业务规则、监督管理等建立统一的跨市场监管框架。

  在规范性文件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同时,在行业标准层面,发布《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等多项征信行业标准等。

  人群覆盖范围不广

  个人征信有待完善

  不过,个人征信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称,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系统,其覆盖人群、覆盖维度仍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央行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为35%,而美国个人征信渗透率则达92%。从征信人均查询来看,美国人均5.79次,我国0.35次,查询量仅为美国的1/17。因此,建设更加完善的个人征信业,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也对记者分析,与国外相比,我国以往的征信报告和传统个人征信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传统征信涉及人员不够广泛。比如,有效的征信信息并不充足,即以前征信涉及的人群、信息的维度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