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2)
在福利院里,像蒋吉建和刘文发这样的老人还有几十个。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大多数是残疾、半自理、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的老人。“没有爱心,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在福利院是待不下去的。我们的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一片爱心,24小时守护在老人们身边,让他们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幸福地安度晚年。”于素玲说。
在工作中,于素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她常说:“支部是脊梁,党员是标尺。”要想让福利院方方面面都像个样儿,必须发挥党支部作用,把党员们调动起来。
福利院最初只有 5 名党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小党支部”。于素玲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完善了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班子和支部党员双述双评、党员活动日等40余项规章制度。她主动将入住老人中的老党员全部纳入党支部。老党员们党性很强,敢说,敢管,于素玲就组织他们成立“院务监督会”,参与院务谋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老党员的余热得到了充分发挥,全院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老党员也找回了组织归属感。大家还动手制作了“党员亮相台”、党务公开展板,开办了“廉政小广播”,每名党员“闪光”的镜头都会被记录下来。
于素玲带领福利院领导班子制定了《福利院养老员管理细则》,评选老人代表进入院务管理委员会;组长、楼长轮流执勤;个人、寝室均实行五颗星动态管理;组织老人种植蔬菜,打理花园、果园;积极开展“我运动,我健康”评比活动。
于素玲常说:“老人们生活品质提不上来,就是我们支部工作的最大失职。”于是,福利院的“老年幸福年”“老年提高年”活动相继开展。伙食全部营养配餐,一日三餐不重样;重新装修老人浴室,安装暖风,购入太阳能热水器,配备休息床、安全扶杆;护理员全员参加民政部举办的养老护理员等级培训;建立“医养融合照护模式”,聘请医院退休医生担任医疗护理室主任,确保“小病不出院,大病不耽误”。
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于素玲专门为老人们请来书法家、绘画老师、手工老师,教大家学书法、学国画、学剪纸。每周三次为老人放映电影;举办老年趣味运动会;组织老人春游、秋游;办起老年大学;组织各种形式的联欢会、老少同乐会、联谊会等。她邀请老年大学老师,组织老人们自编、自导、自演,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有老人生日,就集体为其祝寿,唱生日歌、吃长寿面。她还组织了健身操队、棋牌队、舞蹈队,让老人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真正让老人们感到“无家胜有家”。
于素玲还在院里发起“爱心奉献一小时”活动,每天利用一个小时与老人谈心、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她组织开展“让真情温暖老人心”亲情活动,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邀请老人家属、爱心人士在院里吃团圆饭。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2016年,于素玲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肩上的重任,使她更加意识到学习的迫切性、工作的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想工作走在前面,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近年来,在于素玲的倡导下,双台子区福利院引进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通过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 云平台+养老”技术,实现老人定位求助、跌倒自动检测、卧床监测、失智防走失、行为智能分析、自助体检、运动计量评估、康复训练等服务。
这项全新的智能信息技术,将老人、老人家属、护理员、医务人员等无障碍联系在一起,以智能化代替人工化,对需要关注的老年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与应急报警,涵盖了接待管理、老人管理、服务管理、人事管理、床位管理、费用管理、库存管理、评估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家属可通过电脑或是APP清晰明了地看到老人每天的身体情况、护理情况、日常活动、各项消费及可用余额,还能查看老人视频、照片,进行在线充值缴费,成为辽宁省首家智能化养老福利院,开启了双台子区“智慧化机构养老新模式”。智能化系统运行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维护,减轻了护工劳动强度,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了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