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
【字体: 】
本报记者 李建永
斗转星移。2011年初冬时节,于素玲从干了11年的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建设街道铁西社区书记、主任,调到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任党支部书记。新岗位,新环境,新使命,给这位“铁娘子”摆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安人之老,怀人之幼
福利院收养的都是“三无”人员、五保对象和孤残儿童,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所致,他们中有的性格孤僻、怪异,有的还患有疾病。刚开始,于素玲发现自己无法与他们沟通。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她每天早上班、晚下班,虚心向福利院的老同志学习,阅读老年人心理护理方面的书籍,陪老人们散步聊天,逐渐摸清了每个老人的脾气秉性,了解了老人们的心理和想法,熟悉了老人们的喜好和需求。
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独,最渴望的是关怀和安慰。于素玲像关心亲人一样关爱每一个老人,福利院里的老人们都叫她于书记。
赵兰英老人94岁,双目失明,她说:“人一老,万事难,但在这里就不难了。于书记天天来看我,我眼睛看不见,她就用手摸摸我。我的衣服里外一天一换,每天早上都洗头。”老人说:“只有听到于书记的声音才安心,一天听不到,我就想她。我心里有她,她心里也有我呀。”
李振友老人80岁,身体硬朗,说话响亮。他来院之前,自己走遍了全市的敬老院和福利院,最后选择到这里。生活了一段日子后,老人感觉自己选择对了。李振友有一个长年坚持做老年健身操的习惯,于素玲发现李振友的健身操做得非常好,就请他当教练,带领院里的老人们每天早晨做操。老人的长处得到重视,余热得到发挥。他非常自豪地说:“我现在活得有信心,有乐趣,又开心,又顺心,又安心,福利院就是我的家。”
让于素玲最为牵挂的,还有福利院的孩子们。院里有4名孤儿因身患重病被父母遗弃,最大的8岁,最小的2岁。逢年过节,于素玲就把孩子们带回家,让自己的孩子陪他们一起学习、游戏。于素玲下厨给孩子们包饺子,做他们爱吃的饭菜,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她还带他们到商场,自掏腰包给他们买衣服。带他们到理发店理发、到浴池洗澡。于素玲还经常领着孩子们为院里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教育孩子们尊老敬老,努力学习,自立自强,长大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让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吃得健康、住得舒适、生活得开心,于素玲带领福利院一班人马筹措资金修缮老人浴室,完善监控设施,购进大型工业洗衣机,改建晾衣房;食堂配备了饺子机、烙饼机,更新了冷藏柜、消毒柜;医务室聘请了有专业资格的医务人员,配备了消毒锅、氧气袋、急救药箱等医疗器械。
福利院里的老住户孟凡云老人说:“自从我来到福利院,于书记每天早晨都来‘问安’。在家谁来问呀!儿媳妇来接我回家,我说我可不回去,谁家天天中午四个菜啊!”
人亲其亲,天下太平
2017 年福利院乔迁新址,新址坐落在辽河新城,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床位300张,可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
福利院代养社会老人,供养城乡特困人员,为那些儿女孙辈们因工作太忙、没有条件奉养老人的家庭“尽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和睦了,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福利院真诚服务于社会,呈现出了管理有序、服务优良、儿童幸福、老人满意的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窗口单位。
73岁的蒋吉建是2017年9月入住福利院的。曾经的生活贫苦与不幸,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老人无儿无女,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一条腿,行走困难。因肾脏不好做过手术,导致尿道发炎疼痛难忍。福利院给他配备了轮椅、拐杖,方便行走。护理员和院长经常带着老人去医院做检查。回忆着过去,对比起现在,老人满意地说:“以前我天天疼,根本没办法活动,也没人照顾我。到福利院就像家里一样,有人提醒我按时吃药,有人定期给我按摩。冬天屋里有暖气,开春了,这些‘闺女’还推着我出去晒太阳。真是来享福了。”
刚刚出院的刘文发老人患有心脏病和哮喘。原来在家时,就近的两个药店都搬迁了,感冒药都没处去买,更别说生病去医院了。老人无依无靠。到福利院一年多,一生病就能及时把她送到双台子区医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帮助她办理住院手续,全程陪护,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于素玲得知她住院期间想吃饺子,还特意为她包好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