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博鳌夫妇的经营之道
原标题:一对博鳌夫妇的经营之道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前夕,在琼海市博鳌镇莲花街路口一栋7层高楼的宾馆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数十名客人早已包下全楼入住,王绍文和李春淑夫妇是这栋楼的主人,也是服务员。虽然都是60多岁的年纪,从他们幸福的笑容中,却看不出来这对夫妇曾经历过艰苦的日子。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博鳌年会给我们带来财气。只要人勤劳,致富梦就能实现。”王绍文说。他只有初中文化,“口才不好”,让妻子李春淑介绍家里这些年来发生的故事。
家庭团结 共渡难关
今年61岁的李春淑是琼海本地人,娘家在上埇片区,与博鳌镇相距约10公里。在她小时候,两个地方的经济条件相差无几。博鳌那时还是个小渔村,许多农民在农忙之余,还出海捕鱼补贴家用。
李春淑说,那时家里4姊妹就靠父母二人挣工分,人口多劳动力少,每月分的口粮都不够吃,一家人住的是茅草屋。可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却非常重视,常常说“不读书就没饭吃”,督促4姊妹坚持多读书。
“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老公才读到初中!”李春淑说起读书的事感到自豪,一再提起是她母亲重视教育,让她有机会读书。
家里的茅草屋住了很多年,直到1973年,琼海遭遇一场大台风,两间茅草屋被摧毁了。当时台风席卷海南多个市县,数万间房屋全毁。台风过后,李春淑随父母住进了新修的小瓦房。
1981年,李春淑嫁到博鳌镇,丈夫王绍文在家排行老大,读完初中就放弃了学业,回家帮父亲捕鱼、种田。王家当时也很困难,两间小瓦房,一家8口人都挤住在一起,李春淑和王绍文结婚时,家里腾出了一间小房子,王绍文的3个妹妹当时没地方住,只好借住邻居家。
“我当时嫁过来时,母亲还不同意,说男方家人口多,王绍文才读过初中。但我看上他人品好,勤快、不赌博。”李春淑这样评价丈夫,王绍文在一边清洁地板,听到这话呵呵地笑。
1984年,王绍文的父亲花了700元买来建房的旧材料,临街建了间房子开餐馆。王绍文和妹妹帮父母做餐馆生意,李春淑负责种家里的5亩田。
“王绍文的姐妹们如今条件都不错,对母亲也很孝敬。”李春淑说,不管是困难时期还是条件好转后,一家人一直都是和和气气的。
抓住机遇 勤劳致富
2004年,李春淑的大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王绍文和其父亲商量后,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当时钱不够,家里拿出一些积蓄支持,我还向亲友借了钱,建起了两层楼。”王绍文说。
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这个位于万泉河出口的渔家小镇,一下子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天堂小镇、外交小镇、田园小镇,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镇上各种酒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
游客来了要吃住,镇上居民和附近农民开起了宾馆、餐馆、咖啡店,建码头提供游艇服务,销售旅游产品,博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
李春淑夫妇更加勤奋了,王绍文在弟弟开的游艇公司打工,李春淑除了在家发展养猪业外,白天还在南强码头销售“岛服”。“那时生意很好,游客来码头体验坐游船,几乎每个人都要买一套这种岛上特有的服装。”李春淑说起这些来,满脸的幸福。
李春淑说,家里养了几十头猪,最多时上百头。早上出门前给猪喂食,晚上回来再喂一顿。在码头卖衣服中午不回来,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做饭吃。“那时候很辛苦,但生意好,人越做越有奔头。”
凭着吃苦耐劳的拼劲,夫妻俩的积蓄一年比一年多。到2013年,他们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建起了七层楼。夫妻俩一起回来开起了自家的宾馆。
“装修花了不少钱,当时钱不够,也是找亲友借钱,现在已经还清了。”李春淑感概地说,现在日子好了,都是靠政府的好政策,给博鳌创造了发展的大好机会。“街坊邻居也都富了起来,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过上今天的生活。”
诚信经营 感恩时代
自从亚洲论坛落户博鳌后,博鳌镇面积从0.5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增长了2.6倍;镇上常住人口也从1000多人增加到2.9万余人,增长了近30倍。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不少“候鸟族”前来度假,整个博鳌镇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期全镇住有10万余人。目前,仅博鳌镇的宾馆、家庭旅馆就有70多家。
借助论坛等会议活动,全镇宾馆业生意兴旺,李春淑家就是其中之一。但在众多同业竞争中,这对夫妇也有自己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