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医生集团赋能平台崛起

2019-03-26 18:15栏目:财经

“中国已有那么多的医生集团成立,但九成以上的医生集团还是不敢向体制告别,它们还是需要借助体制内的资源来维持自身最大的学术声誉。绝大部分的医生集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生集团。真正的医生集团是跟我所在的人事单位‘一刀两断’。作为一个自由创业的医生,我整合了一部分的医生,然后借助若干个医疗平台,施展我的医疗技术,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医生集团。”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闫东方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医生创业的背景下,在公立医院就职的医生们风潮涌动,结伴而行,纷纷组建起医生集团。仅仅四年的时间里,全国涌现的医生集团数量超过600家。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医生集团只是利用现有体制内的闲暇时间对患者施行诊疗服务。因此医生集团看起来更像是医生们在体制外建立的“自留地”。

在闫东方看来,医生们之所以不敢毅然脱离体制的背后,掣肘的因素多方面,包括在公立医院学术声誉的获得要易于私立医院、医生自身缺乏市场运作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尚缺乏一个承载医生集团的平台出现,这些平台可以给医生集团的诊疗活动提供相应的落地服务。

为改变这种现状,一些试图赋能医生集团的平台正在崛起。

立足于广州的联合医生集团,以及扎根深圳的博德嘉联医生集团都在往这方面进行相关的尝试。它们共同的理念是,希望吸纳更多的医生集团入驻,并提供相应的共享医疗服务。落到实践中,两者践行的模式有所不同,前者酝酿做医生集团的“天猫”,并同时布局线上线下平台;后者则提出要打造医生集团的“机场”,着力于布局线下平台。

不过,即使是这样的赋能平台,自身面对的挑战重重,从资金重投入,到盈利回报,仍是行至半程。

赋能平台崛起

作为国内第一家经过工商登记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医生集团,博德嘉联2016年3月在深圳面世。

在博德嘉联出现前,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松绑”下,全国已涌现各式各样的医生集团。在现有公立医院体制之下,医生难以凭借自己的医疗技术获得合理收入。医生集团的出现,无疑给医生找到了出路。但成立后的医生集团大部分都面临如何落地问题,即医生集团缺少执业平台。在目前,公立医院没办法和医生集团合作,而私立医院则没有做好平台化发展的准备。打个比方,医生集团在实施诊疗服务后,需要给病人手术的话,可能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博德嘉联最初成立时,也面临这种尴尬局面。

“医生集团就是把医生组织起来,做医疗诊疗活动、做教学等,本来是没有平台的概念,但在中国,没有平台给医生集团做舞台的情况下,总需要有人去做平台。所以我们既做医生的诊疗工作,也做平台的建设工作。”博德嘉联联合创始人、CEO谢汝石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平台相当于机场,医生集团相当于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要在这里落地,机场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如果没有诊所、没有手术平台的话,就难以吸纳其他的医生集团进来。

2017年4月,仅仅成立一年的博德嘉联拿到了新风天域10亿元战略投资。获得的融资规模之大,一度轰动业界。博德嘉联“结缘”新风天域集团,目的是共同在线下建立医院、诊所和日间手术室。

有了资本支撑后,博德嘉联一步一步布局线下医疗平台。目前自建的实体医疗机构主要立足于深圳、广州、惠州三地。

相比博德嘉联,联合医生集团想要发展成医生集团平台的想法更早。联合医生集团成立的时间,可追溯到2014年。原本还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林子洪就在酝酿挣脱体制,彼时他联合了其他三甲医院医生团队组建平台,这个平台当时还不叫联合医生集团,而是广东威尔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谢汝石与林子洪两人皆选择彻底告别体制,下海创业。

“区别于其他的医生集团,我们一开始就在筹建怎么找地方,建立自己的连锁诊所,形成自己独特的平台体系。”联合医生集团创始人林子洪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

在林子洪看来,医生集团有很多发展方向,但最缺乏还是一个平台。“实际上,公立医院算做是一个大平台。为什么很多医生离不开公立医院,因为它本身整合了人才、管理、输送等多种功能。我们想做的是像公立医院一样,不是说要追求多大的规模,而是怎样可以容纳不同的专科人来做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