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衫之都”浙江濮院剪影:一根纺线演绎
嘉兴9月23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1988年,浙江桐乡濮院人陈建根开始从事羊毛衫生意,拎着蛇皮袋、怀揣大哥大,到了晚上就去敲当地旅馆房门,给前来采购的东北客商“安利”自家毛衫。
1993年2月2日濮院毛衫经营者陈建根夫妇在旅馆客房里清点货款。供图
彼时,濮院毛衫起步不久,方兴未艾。可即便势头再不错,包括陈建根在内,谁也没料到,不产一根羊毛的濮院,能一跃成为今日的中国毛衫之都,还喊出了打造“中国时尚第一镇”的口号。
40多年来,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商贸中心,从老一辈凭感觉设计款型到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操刀,从贴牌生产到自主设计,濮院以一镇之力撬动了中国毛衫生产的半壁江山。如今的濮院毛衫,不仅编织着每个濮绸传人的人生,更承载着衣被天下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末濮院羊毛衫交易一景 。供图
濮绸故里“转身”毛衫织都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濮院镇,历史上曾以“日出万匹绸”而成为“嘉禾一巨镇”,是“天下第一绸”“濮绸”的原产地。
行至现代,虽然绫罗绸缎已淡出日常生活,濮院人依旧没有放下对“衣食住行”之首“衣”的打点。1976年,濮院第一件羊毛衫诞生,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春潮,濮院“羊毛衫马路市场”自发而成。
“濮院镇就在320国道旁,当时很多村民跑去马路边设地摊卖羊毛衫,地上铺层薄膜纸,或者搭一块门板,上面铺满各式各样的羊毛衫,过路司机都会停下来瞅一眼。”濮院镇镇长沈其芳回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濮院羊毛衫生产的个体户如雨后春笋,一批工商业者在320国道旁建起一个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由50多间营业用房构成的简易羊毛衫交易市场,成了日后濮院羊毛衫市场的雏形。
“2000年左右我过来时,这边的毛衫市场还都是简易大棚,一条街上只有一家面馆。”56岁的台州人李海娟回忆起自己初来濮院时说,“根本没想到我会在这里安家落户,还把全家人都迁了过来,有了第二故乡。”
李海娟说,待了一两年后,濮院毛衫市场包容发展的魅力吸引了她。“刚来时这边的衣服很土,比不上北上广,但慢慢做得多了,百花齐放,越来越时尚。加上政府重视,吸引更多外来经营者,在这里竞争碰撞,形成良性循环。”
1992年开始,桐乡市政府把开发建设濮院羊毛衫市场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投入近亿元资金,开发了10个羊毛衫交易区,濮院羊毛衫开始名扬四方,当地市场也逐渐从“买当地货”转为“买全国货、卖全国货”。
如今的桐乡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供图
“品牌化+四季装”打造立体化市场
随着濮院“毛衫之乡”的“人设”打响,濮院毛衫产业风生水起。2009年9月毛衫交易旺季,每天有几百万件羊毛衫从濮院销往全国各地。但在市场交易量蹭蹭往上涨的同时,濮院毛衫人也遇到了不少新难题。
无论是早期购买门市部做经营,还是率先从外地高薪聘请设计师,陈建根都可谓濮院“领头羊”,但就在一切进展顺利时,没有品牌让他“挨了顿打”。
“最早创业时,我们家三兄弟就在工商局注册了‘桐乡市濮院兄弟针织制衣有限公司’。1990年后,我生产的羊毛衫一直顺理成章挂‘兄弟’牌。但近10年后,抢先注册这一商标的一家上海羊毛衫厂找上门来,让我要么有偿转让使用权,要么停止使用。”陈建根说,他不甘心挂了10多年的牌子说撤就撤,但转让的事谈了近3年最终也没谈成。
2005年,卖了10多年羊毛衫的陈建根终于有了自己的商标“千圣禧”。“濮院上规模的羊毛衫企业,都在探索如何做强做专。做大规模容易,但要创品牌创名牌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家都鼓足劲争取上一个台阶。”陈建根说。
随着毛衫产业提升发展,小镇濮院涌现出了浅秋、圣地欧、百艺鸟、千圣禧等一大批知名品牌,2013年还获批筹建全国毛针织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与此同时,由于羊毛衫是秋冬季产品,有明显的淡旺季,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提出产业从毛衫单品类向全品类服装服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