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努力打造品质之城、时尚之都
倚栏频北望,雄镇拥金沙。
江北,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之滨,具江水之利、乘舟棹之便,自古以来便是千帆竞发、百业兴旺之地。
回溯历史,从东汉设巴郡、江州治所,到清置江北厅,江北一直扮演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的角色,留下了盘溪无铭阙、明玉珍睿陵等众多巴渝遗风,也塑造了江北区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艰苦奋斗的秉性。
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来,随着兵工产业的集中迁入,茅盾、徐悲鸿、丰子恺等文化名流的大量聚集,又为这座城市注入了血性和浪漫的基因。
今天,江北正在努力建设品质之城、时尚之都,续写着属于这221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时代乐章。
古城巴郡 先风遗韵
一首古诗
藏着江北繁华的古城记忆
“朗朗文星照九重,问津那许白云封。镇安永远资神护,保定于今际世雍。沿岸金沙随浪涌,汇川火井衬波浓。觐阳红日东升处,恰对涂山第一峰。”
清代文人黄勋的一次“炫技”,巧妙地将当时江北古城的八道城门纳入诗中,即文星、问津、镇安、保定、金沙、汇川、觐阳、东升,也为我们探寻江北古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于江北古城的记载,主要集中于三个时期:一是今郭家沱区域的“巴人古滩城”;二是东汉巴郡郡治和江州县治所在地的北府城,即今刘家台至江北城一带;三是清代以来的江北城。
其中,北府城是巴郡和江州的首府所在地。史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2005年,考古人员在江北嘴一带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大型建筑构件以及汉代城池排水系统,也佐证了北府城的繁荣兴盛。
此外,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中央大学教授的常任侠在江北发现的东汉无铭阙,1982年出土于江北区嘉陵江边的偏将军印等,都述说着江北自汉代以来的历史故事。
此后一段历史便无城垣记载。直至清代以来,江北城人丁兴旺,工商业繁华,成了聚会的场地、喧嚷的集市和繁忙的码头。
清嘉庆三年,时逢白莲教作乱,民心惶恐,政府组织绅民捐款,重庆府江北同知李在文召集民众兴筑土城墙,将江北城合围,并开设四城门;道光年间,江北古城完整呈现,城门数量由四而八;到清代咸丰十年,江北城再次扩建,增加了两个城门,即永平门和嘉陵门,十门古城最终形成。
今天,顺着江北嘴重庆大剧院旁阶梯下行,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就能看到一段高不过六七米的老城墙,城墙中间位置是保定门的门洞,这也是十门中尚存的三门之一。
今天,江北古城已经蝶变为摩登时尚的金融核心区——江北嘴。这里作为重庆内陆开放的门户和窗口,金融总部企业云集,金融人才、资本、信息融通中外,是中西部现代金融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一座帝陵
述说着鲜为人知的大夏国历史
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明氏大宗会的人陆续组团到江北嘴来祭祖。其中缘由,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2年春,在今重庆江北嘴附近的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巨大的挖掘机挖到一半,突然被一整块石头挡住去路,原来里面竟是一座巨大的陵墓。
而这正是被遗忘的大夏国明玉珍皇帝墓,也是重庆历史上唯一的一座帝陵。
明玉珍墓规模不大,随葬的器物也比较简朴,考古出土的有一大批丝织品,成形的共有袍服7件、明器9件、袍料14段,另有零碎片多块。其式样、颜色、纹饰都为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导人之一,大夏政权的创建者。1352年,他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红巾军,任统军元帅;1357年,奉命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摧毁了元朝在四川及周边地区的残暴统治。
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大夏国的疆域囊括了今重庆市、四川东部和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贵州北部等大片地区。
称帝3年后,明玉珍病故,史料记载“葬江水之北”。
明玉珍去世后,他年仅10岁的儿子明昇继位。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政权,开始逐步统一天下,并于1371年占领重庆。明昇母子在今朝天门外奉表诣投降,至此大夏国正式灭亡。
兵工华章 名流荟萃
一串数字
记录峥嵘岁月中的重庆兵工之最
1941年12月,在抵抗日军对长沙发动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中,中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不仅歼灭日军56000多人,还成功击退日军,史称“长沙大捷”。
在本次战役中,来自重庆江北的第五十工厂生产的60毫米迫击炮、翻修的150毫米炮和第二十一工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