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2019-06-12 10:11栏目:商业时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所制造的垃圾量也在与日俱增,或许面对自己的垃圾量感觉微不足道,但是记者到了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处理厂走了一遭,见过的“垃圾山”却是触目惊心,闻过的恶臭味也是跟随多日都挥之不去。回头想想天天面对这些恶臭发酵的垃圾,尤其是夏天来临味道更加的浓烈,最头疼的是城市的管理者,以及起早贪黑的城市环卫工人。

为了宣传引导市民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市环卫部门也在垃圾分类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

根据市城管局的微信公众号“滨州小诚在线”发布的信息,我市近期安装了3个智能分类垃圾箱和20个非智能分类垃圾箱作为试点。

这些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共有四个收集箱,分别标记着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四类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下载“爱分类”APP实名注册,获得自己的专属账号,还能通过垃圾分类累积积分、兑换礼品。

昨日,记者在试点的鑫苑小区发现,该小区的智能分类垃圾桶目前却已是关闭状态。咨询小区市民对智能垃圾分类观点不一:

1、目前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回收柜老年人不会用,年轻人会用但因要分的种类太多太繁琐而不愿参与,还有的是因为操作不够便捷不参与等。所以这种模式还是无法解决居民参与度的问题;

2、智能回收柜只收有价值的可回收物,而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在生活垃圾总量中占比不到20%,且不能对生活垃圾中占比更高的厨余垃圾进行减量,没有真正地解决垃圾分类的减量化问题;

3、可回收柜的柜口极小,只能收小件规则物,每种类别柜体储存空间有限,需大量人员频繁开柜收运,运营成本极高;

4、回收柜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昂,施工、用电、进驻费及维护管理成本也非常高,另外因占用社区公共空间,也有业主表示不满意。

另外,非智能分类垃圾箱内堆积的垃圾也并未按照标识所示获得明确的分类结果。有标识的垃圾桶摆布无规律,有的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组合;有的只有干垃圾桶;有的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组合等。市民表示有些茫然。

所以,目前从市民的参与率和正确投放度以及资源化等方面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收效甚微。

更深入的说,垃圾分类不仅仅需要分类投放,还需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变废为宝,它综合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民众的素质高低。

其实,早在2016年3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根据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生活垃圾被分成了四类,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可回收物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

垃圾分类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每个人的参与都至关重要。

因此,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垃圾治理,任重道远。推行普遍分类制度,形成中国特色垃圾分类经验,需要政府和社会一起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