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环东华时尚周开幕
国际时尚论坛现场 (央广网发 东华大学提供)
央广网上海4月1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段然 王宇 孙庆华)什么是时尚?前卫、时髦、流行,仅仅只是这样吗?今天在东华大学开幕的2019“时尚上海”第25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第18届环东华时尚周将为观众诠释不一样的时尚理念——主旋律也可以很时尚。在海派论坛、海派博览、海派秀场和海派众创四大板块中,展现民族大团结、当代中国风、海派流行趋势等主题的活动比比皆是。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由高校主办的时尚周,环东华时尚周以这样特别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70华诞献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民族服饰秀,生动传递祖国一家亲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在本届环东华时尚周的舞台上,观众不仅将在海派论坛上聆听到有关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演讲,还将在海派论坛、海派秀场中近距离领略由西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师生共同带来的民族服饰。
本次民族服饰秀,采取各学校分主题展演形式,尽显民族特色。其中,西藏大学围绕“‘藏SHOW’——西藏大学2019届毕业生作品展演”主题,展出西藏传统服饰和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9届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将时尚理念融于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表达。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则以“天边·无界”为主题,通过“现代蒙古族服饰系列”“时尚原创系列”“布丝瑰校企合作系列”三部分60套服装展现流行时尚与蒙古族服饰的碰撞之美。而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带来的“丝路·思路”56套作品中,既有2019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也有精选自该校“2018年重大重点创作展演《元代宫廷服饰艺术再现》项目”的教师作品,展示该校传承与发展蒙古族服饰艺术教学与科研的特色与成果。此外,贵州民族大学则立足本省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服饰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以“祈承·黔缘”为主题,对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彝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服饰进行动态秀演。
其实,对西藏大学来说,参与环东华时尚周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东华大学多次选派专业教师支援该校建设,不断输送课程、师资、学科等优质教育资源到边疆。今年时尚周又邀请了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初次参与。这是环东华时尚周举办至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集中地举办民族服饰展演、论坛,以生动的方式传播民族服饰文化,传递祖国一家亲的大团结情怀。时尚周期间,还将宣布成立“中国民族服饰高校联盟筹备委员会”,并起草签订《中国民族服饰高校联盟》筹委会协议。
《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在沪首发:解锁海派时尚的密钥
来年什么最流行?穿啥才能避免撞衫尴尬?生产什么“爆款”能让服装企业hold住市场?这些疑问或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它可能就是解锁海派时尚的密钥。本届环东华时尚周期间,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将于4月17日在沪首发,系我国首部“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专著。
打开这本厚厚的《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旗袍、中山装、假领头等极具海派元素的流行单品映入眼帘,石库门、苏州河、外滩等上海元素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著作不同于以往的“流行趋势”,它不只是告诉读者明年会流行什么,关键在于“授之以渔”,为服装生产企业、设计师提供了一把判断海派时尚的未来市场大门的“金钥匙”,通过理解海派趋势流行预测与应用的手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实操性强的方法。
该书主编系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第一位博士、我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名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晓刚教授。他带领研究团队历时5年编纂完成,该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以云技术、大数据等创新手段预测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的空白,而且对未来国内时尚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锦衣载道+以衣论道,带你领略当代中国风
而今,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在街头已屡见不鲜。《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再次唤醒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各类国风类节目也日益增多。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雄厚的文化支撑。随着国力的提升,来自中国的文化因子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风格”蔚然成风,吸引了全球目光。特别是在关乎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尚领域,中国风格的产品和概念正在成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