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民族的时尚的创新的——织锦艺术里的文化基因

2019-04-07 20:17栏目:商业时尚

原标题:民族的 时尚的 创新的

民族的时尚的创新的——织锦艺术里的文化基因

  清代五彩缂丝织孔雀羽龙袍

民族的时尚的创新的——织锦艺术里的文化基因

  黎族织锦筒裙

民族的时尚的创新的——织锦艺术里的文化基因

  傣族织锦被面

  正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经纶造化——中国民族织锦文化特展”,精选了中国民族博物馆的150件民族织锦精品及大量珍贵图片和史料,涵盖我国16个民族的18个锦种,集中呈现了织锦的多元特性与魅力。

  其价如金 织造费时费功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张志文介绍,织锦是各类织物中结构最复杂、花色最丰富、工艺最精湛、价格最昂贵的一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旧保持着各具特色的织锦工艺,并且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花纹图案,非常有辨识度。“中国民族博物馆现征集有16个民族的1000余幅织锦,本次展览中即有一批青海出土的古代织锦,年代从魏晋至隋唐,还有珍贵的缂丝龙袍、精致的云锦《九龙图》等,都是织锦中的精品。”张志文说。

  据了解,“经纶”最初的意思就是在织造之前先整理丝线、理出丝绪,这是一个非常细致繁琐而且需要耐心规划的工作,后来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也就是说,织锦在古代即是非常高级的工作。“织锦比刺绣、染织的技术含量都高,最复杂的织锦机有千丝万缕,两层楼高,需要两人配合操作,难度非常大,所以织锦的价值很高。因为织造过程费功费时,‘其价如金’,所以‘锦’字是用金字旁的,‘锦’还经常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如锦绣河山、锦上添花等。”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贺琛介绍,我国在公元前11世纪就能织锦,公元前7世纪已将织锦远销至欧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织锦中心也逐渐由战国时期的齐鲁转移到三国时期的蜀国,从而形成了蜀锦。当时,蜀锦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在诸葛亮南征时,蜀锦工艺也随之南下,影响到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千年的各类锦种。宋代以后,江南鱼米之乡开始成为帝王官府的锦绣工场,宋锦、云锦相继出现,将织锦工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风格多样 民族特色浓郁

  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织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并深深打上了民族和时代的烙印。由于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织锦工具和材料也各有特色,而织造方式、图案配色等也不尽同风格。“少数民族织锦是妇女副业,一般是自织自用,图案的创造既灵活随意,又体现了民族传统,总的说来,它们有着朴实、明朗的风格。”贺琛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壮锦、藏锦、土家锦、黎锦、苗锦、瑶锦、傣锦和艾德莱斯绸等为代表的多民族织锦,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灿烂的文化符号。

  今天,云锦、壮锦、蜀锦、宋锦已成为我国四大名锦,它们或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云霞而得名,或因种类多样、用途广泛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云锦用料考究、织造精细,需用金线、银线、铜线及蚕丝、绢丝和各种鸟类羽毛等织造,异常华丽,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代表了我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而壮锦则风格粗犷、品种多样,既有几何图案,又有各种具象花纹,以花、鸟最为常见,可用作床毯、被面、围裙、背带、腰带、挎包、头巾、衣物装饰等,用途广泛。

  在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看来,现存的织锦形态也可清晰地反映人类纺织史的进程,堪称“活化石”。“椰风海韵下的黎族妇女以踞腰织机织造黎锦的画面,再现了云南普宁石寨山一号墓出土的贮贝器中战国时期的纺织场景。景颇族织锦、傣族织锦、壮族织锦、土家族织锦从制造技术、纹样、色彩都体现出独特的魅力,汉民族的缂丝可以织造最复杂的画面,云锦、蜀锦等工艺是汉民族纺织技术最杰出的代表。”王羿说,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通过对民族织锦工艺的研究和传播,不仅可使之融入当代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使其在色彩、图案和工艺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活态传承 对接新时代发展

  创新、振兴是传统工艺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众多传统工艺一样,今天的织锦也面临资金短缺、后继乏人、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认为,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振兴“振”什么,二是传承“传”什么,三是创新“创”什么。她表示,历久弥新的作品,一定是民族的、时尚的、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