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入脑入心”成武汉市民生活新时尚(2)
现在,小区居民家里所有的垃圾都要按照四大种类,分类打包放置在垃圾袋里。如果大家把垃圾正确的分类投放,智能垃圾箱会给居民卡上打上一笔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更多实用的小商品,抽纸、洗衣液、食用油应有尽有。
对于可以卖钱的可回收垃圾,比如报纸、易拉罐塑料瓶、纸箱子等,可以投入小区内的蓝色可回收垃圾箱,智能垃圾箱会自动称重,折算成相应价格的积分。但如果居民打开智能垃圾箱,多次不按正确分类投放,则社会信用评价可能会受到影响。
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颇有成效。那么,在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入桶后,垃圾会运到哪里呢?又会如何处理这些分类的垃圾呢?垃圾是否会分类运送到分拣中心呢?
据介绍,每天小区居民下楼投放垃圾入桶后,保洁会定时进行清洁,将干净的空桶拖到垃圾溢满的垃圾桶处进行替换。因为居民产生的有害垃圾较少,因此有害垃圾桶并没有每天进行替换,而是定期进行巡查,待桶满后联系专业的有害垃圾处理公司进小区回收处理。
据了解,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运行,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有所提高,4类垃圾桶的垃圾投放也越来越准确。
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 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30%
据了解,作为中部特大城市,全市人口近1100万人的武汉,生活垃圾日均产量已达12000余吨,到2020年,预计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将达13400吨/天,并且还会逐年递增,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
2018年以来,武汉城管在各区、各部门共同帮助配合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稳步推进。2018年,是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之年,围绕“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30%,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15%”的年度目标,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截至目前,武汉事已有16151家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259个社区、340个行政村开展了分类试点,分类覆盖率分别为31.05%、19.63%和17.77%,超额完成全年试点目标任务。
志愿者参加垃圾分类宣传
垃圾前端进行分类后,后端的处理设施也需要跟上。根据《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武汉已建成处理能力为800吨/天的湿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东西湖、青山地区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至2020年,湿垃圾总处理能力达3500吨/天。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就近处理,实现湿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对于干垃圾的处理,将重点推进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干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对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面提标升级和改(扩)建。至2020年,全市干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3700吨/天。
武汉市还将加快有害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千子山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建立健全有害垃圾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
(责编:张隽、关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