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宁述勇: 中国将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
随着2020年的到来,经过10年产业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驶入新棋局: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销量、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在整体车市下行、补贴退坡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
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负增长?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技术与市场竞争,车企该如何抉择?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能源汽车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
补贴取消后政策风暴更“猛”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不过,当补贴开始逐渐退坡后,从2019年7月起,新能源汽车市场便出现了销量“五连降”。
按照2019年6月发布的规划,2020年期间新能源补贴将全面取消,这是否意味着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宁述勇认为,补贴的取消的确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但展望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政策段的利好不仅仍然存在,或许还会更“猛烈”。
他说,除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外,引导车企朝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的还有双积分政策。2020年,双积分政策会进一步推进,激励传统汽车厂商加大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力度。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业界所称的“双积分制”。“双积分制”规定,车企生产燃油车会得负积分,生产新能源汽车则会得到正积分,而在年度考核时,车企需要保证自己的总积分为正。
根据文件条例规定,车企2019年和2020年的积分比例需分别达到10%和12%,只是2019年的积分可以并轨考核,而2020年则将分开单独计算。由此,各大车企2020年均将迎来双积分“大考”。
不仅如此,排放更加严格的国六标准也在助攻新能源汽车产业。201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国标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明确提出,国六(A)标准和国六(B)标准会分别在2020年7月1日以及2023年7月1日两个时间点实施。另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从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已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宁述勇说,国六标准的上马,意味着国三标准的车可能会被强制报废,国四标准的车将不允许上牌,国五标准的新车则面临贬值风险。对车企而言,随着标准的升级,对于排放的处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更是成倍增加,与其这样,不如干脆一步到位,将所有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未来的终极目标——新能源汽车上。
另外,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还于2019年6月发布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并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宁述勇说,这一政策对于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利好,尤其是对上下班的白领来说,新能源车不限行是一种“刚需”。
综上所述,宁述勇认为,虽然补贴的消失会短期抑制新能源车销量,但随着双积分、国六标准以及不限行不限购等新政策的助力,新能源汽车将从2020年开始会有质的飞跃。
市场竞争正式开启淘汰赛
2019年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迎来低迷时刻,除了补贴退坡的影响,也和新能源车暴露出来的续航存在短板、充电难、保值率低等问题有关。
对此,宁述勇表示,此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容忍度”很高,不过,从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会更激烈,市场淘汰赛将正式开启。“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车企需要真正靠产品和服务从燃油车的手中争抢用户。”
如今,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动力电池为例,随着国内电池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执行了近四年的动力电池“白名单”成为历史,外资巨头闻风而动,并在华进行了大规模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松下、SK、LG化学、三星SDI这四家企业近一年在中国投资动力电池产业总额已经超过570亿元。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赛愈演愈烈。2017年曾在国内行业装机量排名第五位的国能电池,由于研发速度跟不上,产品不达标,导致订单大幅减少;动力电池企业湖北猛狮也因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进入了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