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比亚迪王传福: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不会放慢

2019-10-13 14:55栏目:汽车

  王传福: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不会放慢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中国汽车工业作为时代的深度参与者,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崛起与腾飞。在这7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阶段,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如今,中国汽车工业更是迈入了“走出去”和“换道超车”的新阶段。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全球市场的前列,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而比亚迪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已经突破70万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14.6万辆,同比增长94.5%。同时,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先人一步。目前,比亚迪在全球交付各类纯电动巴士已超过5万辆,运营足迹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工业也正在经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革,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中汽车行业有技术、有产业、有规模、有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爬坡期,比亚迪有幸是这一伟大时代和变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家:电池业务

  若放在二十余年前,多数人也许不曾想到比亚迪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但对于有战略远见又兼具执行力的王传福而言,这些成就似乎又是理所应当。

  1990年,刚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的王传福留在了该院301室工作,从事电池领域的研发。两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提拔为该院301室的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1993年,这位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派遣到深圳,成为院方与比格电池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彼时,深圳“大哥大”、“BP机”早已流行起来,但后备电池价格及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让一直致力于电池研发的王传福看到了机会。

  在比格电池厂任职两年后,王传福果断舍弃了“体制”内董事长的职位,选择下海经商,带着250万元的投资,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先锋之地”,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自此开启了创业生涯。

  21世纪初,经过数年发展,依靠技术优势、低成本控制等优势的比亚迪,在手机和移动电脑等电子产品电池方面的业务已如日中天,甚至打败了一些同期的国外大电池厂,获得了飞利浦、松下、索尼、通用的大额采购订单。

  2002年,电池业务已经遍布全球的比亚迪成功在香港上市,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在上市后,王传福并没有就此懈怠,反而变得更加焦虑,一方面是因为镍铬/镍镉电池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另一方面电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蓝海与红海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众多投资者看到电池制造业的丰厚利润后便蜂拥而至,比亚迪周围一下子涌出一百多家电池制造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很快演变为价格血拼,充电电池价格每年都有10%的下降幅度。”王传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似乎仍历历在目。

  也正是此时,王传福不再将眼光局限于单一的电池制造领域,一方面,比亚迪继续加大电池新技术的研发力度,维持自身在电池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比亚迪也开始瞄准其他行业机会。

  王传福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2002年,中国轿车产量从上一年的70万辆增加到110万辆,“井喷”之状让全球汽车业目瞪口呆,比亚迪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讯息。其实从那时候起,他心中就已经种下了进军汽车行业的种子,并静待其生根发芽。

  转折:进军汽车行业

  21世纪初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展现出其腾飞的态势,民营车企和吉利汽车在摸索中前进。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跨国车企也纷纷大举进军中国,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华晨宝马等都是在这一时段成立,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最快的阶段。

  而这时候的比亚迪开始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磷酸铁锂电池的推出让王传福首次有了将电池应用到汽车身上的想法。

  2003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再次作出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进军汽车行业。2003年1月,比亚迪宣布收购秦川汽车(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但当时的投资者对比亚迪进军汽车业很不看好,消息刚出,比亚迪的股价从18港元暴跌至9港元。王传福在那时便展现了他的远见,他直言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在未来的发展,并笃定磷酸铁锂电池将会独霸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