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副总裁谭本宏称50%中国汽车品牌将不复存在
半数中国汽车品牌或将遭遇生死存亡之战。
在今日开幕的2019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汽车行业正面临大洗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品牌有50%将不复存在。”
目前,中国车市正处于低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7月,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仅为39.1%,已经到达了5年来的最低点,回落至2014年的水平。
市场开始洗牌
从去年开始,不仅力帆、比速、众泰等弱势品牌在市场挤压中变得举步维艰,连上汽通用五菱这样曾顶着“神车”光环的企业,也因为中低端市场的萎缩和品牌向上突围无力而陷入困顿。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早在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就突破200万辆,成为国内车企中第一家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企业。而在2015年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又连续3年实现200万辆的年销。不过从2018年开始,这家体量一直快速增长、份额和盈利都相对稳定的企业,销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今年前7月,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仅达到85.3万辆,同比下降27.81%。伴随着销量下降,上汽通用五菱的利润也大幅下滑。
五菱面临的困境其实是中国车市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原有的瞄准中低端市场的车企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吉利、长城等自主头部企业也遇到这样 的难题,诸如长城哈弗H2以及吉利远景这类入门级车型,下滑也十分明显。今年前5月,长城H2销量同比下降了57%。吉利远景系列车型,5月份销量同比降幅也超过了50%。
入门级市场连年萎缩,而原本靠性价比占据市场的企业,无力线上突破,只能坐等市场被蚕食。一份来自易车研究院的数据就显示,2018年微型车在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中的占比仅1.5%;小型车为15.48%,而紧凑车型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了55.25%的份额。
紧凑车市场为目前竞争最为激烈、也是对车企技术和成本要求极高的一个细分市场。例如众泰、华泰、比速以及力帆等车企,此前习惯了在车市高速增长时利用SUV市场的红利赚块钱,但并没有在技术上形成很好的积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而另外一些中国品牌,虽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企业运营方面存在短板、或者是在市场规模方面,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自然会遭遇很大的成本和市场压力。
不止是中国品牌,其实很多合资品牌,在此轮中国车市的调整过程中,也都出现了铩羽而归,比如长安铃木。因此,在业内看来,此轮车市的淘汰,其实并非针对中国品牌,而是在中国市场上的一次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只不过,与合资和外资品牌相比,中国品牌在这次淘汰中的生存战将会更加惨烈和艰难。按照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此前在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上的观点,在接下来的5年,自主品牌可能仅有5家能够存活。
技术创新是突围关键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最近的车市疲软、寒流在转型时期到来,对汽车产业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它考验着汽车产业中的每一家企业。这轮转型,最为关键的是要跟着技术创新前行,因为技术创新直接决定了这次转型的成功。”
技术创新和转型,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未来的出行方式的变革和适应;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传统动力系统的提升和升级。一是从“国五”到“国六”过渡,以及面对未来的节能减排和电气化趋势,企业是否能够给予市场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在从“国五”到“国六”的过渡过程中,绝大多数合资品牌都已经完成技术的升级和市场布局,并且可以利用规模优势缓解成本压力。但是,自主品牌中仍然有部分尚无能力推出真正的国六车型,面临无车可卖的困境,这些企业被淘汰的可能性在加剧。而在排放升级之外,随着纯电动车补贴的退破,在付炳锋看来,“进行全方位、深度、前沿的开发是动力总成未来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大部分自主品牌的动力系统仍然采用外采居多,但主流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不仅拥有自主的动力总成生产制造能力,在电气化趋势席卷之下,还已经具备了平台化的动力总成方案。比如吉利旗下目前已经拥有了9大动力总成系统生产制造基地,其最新开发的3.0智擎系列产品不仅搭载吉利10多款车型,同时给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瑞典沃尔沃汽车、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等多家控股集团内兄弟公司供货。而在未来的电气化挑战中,吉利全新一代吉利智擎系统通过家族化、平台化的设计,在一个平台上可以兼具轻混、强混、甲醇以及氢燃料等新能源与节能动力技术路径,可同时覆盖传统的小排量燃油车型以及电气化车型。不仅在成本上有优势,在市场相应效率上都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