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德国如何支持电动汽车发展(3)
5。各类电动汽车推广资助计划提升地方及相关方积极性。德国联邦政府四部门推出各类电动汽车推广资助计划,降低车辆投资、购买、运营等各环节成本,如公交车电动化、出租车及租赁车辆电动化、重型商用车电动化、可再生交通、电动汽车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地方气候保护项目等。项目采取前置申请制,申请人多为地方及相关运营公司或大学、公共机构。例如,计划购买BEV或PHEV大客车的公交公司,可申请环境部设立的公交车电动化资助项目。
五、优化电动汽车充电及交通环境,提升使用便利性
1。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一是统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支付标准。德国于2016年通过《充电基础设施条例》,规定充电接口标准以及充电设施安装、运行最低要求;2017年修订了条例,明确公共充电桩将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二是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德国计划2017~2020年投资3亿欧元支持充电基础设置建设。按照充电功率及投资额进行补贴并设置最高补贴金额,公司及地方政府均可申请该补贴,接受资金扶持的充电站6年内有义务接受数据监控并每半年提交报告。截至2019年4月,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充电桩为1.5万个,车桩比约10∶1。三是对用户充电给予财税优惠,如工作场所充电免缴电力税。
2。为电动汽车提供差异化的交通管理措施。2015年6月,德国颁布《电动汽车应用优惠政策法规》,赋予地方政府为低排放车辆(即CO2排放不超过50g/km或纯电续驶里程不低于40km的车辆)提供交通差异化政策的权利,包括优惠或免费停车、共乘车道及交通限制区使用特权等。为便于执法,德国为电动汽车颁发尾号为“E”的特殊牌照,并每三年对地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2018年评估显示有22%的地方政府实施了该法案。
德国政府通过采取系统化的措施,再加上产业界的努力,近两年电动汽车商业化取得明显进展,但与设定的2020年100万辆的市场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销量达5.8万辆,增幅超过100%;2018年为7.2万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1.9%。2010~2018年,德国累计销售电动汽车19.9万辆。总结起来,德国政府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经验有如下六点。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和全局战略谋划。为降低交通领域汽车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满足欧盟车辆法规要求,德国联邦政府统筹规划环境、经济与能源之间关系,制定国家层面的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框架,注重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设定分阶段的市场目标。
二是政府搭台,政产学研合力推进。首先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部际联合机构。然后成立由政产学研的相关专家共同组成的“国家电动汽车平台”,研究讨论政策和组织实施,有效推进了电动汽车发展进程,目前该平台已升级为国家未来交通平台。
三是以结果为导向,保持技术路线的中立性和实践方式的开放性。比如,环境奖金不仅补贴BEV、PHEV和FCEV等车型,还为CO2排放强度达到相同水平的其他技术路线车型提供等额补贴;面向地方的示范推广政策,地方可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推广计划和主题,如“橱窗项目”。
四是对不同消费群体分别采取普惠制与选择制的资助方式。对主要用于私人领域的消费者采取普惠制,即购买符合要求的车型之后即可享受优惠,先购买、再申请(如环境奖金)或无需申请、直接享受(如免征机动车税);对公交公司、公共机构等公共领域消费者采取选择制,即必须先提交申请,获得资助资格后才可享受补贴。
五是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机构作用,形成较成熟的项目申报-评审-监管-评估体系,保证资金利用效率。德国联邦政府四部门均下设支撑机构,参与资助项目的选题、项目咨询和评审、以及项目实施中的伴随研究及项目结束后的评估。在执行层面,需要前置申请的资助项目均由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包括在线申报入口搭建、项目申报辅导、项目资金发放、进度监管评估等工作。
六是财政补贴注重透明性、公平性、开放性。首先,德国资助项目资金池总数提前公示,申请制度采取先到先得,保障财政投入可控的同时给予申请者明确的心理预期。其次,购置补贴注重公平性,环境奖金不补贴6万欧元以上的高端车型。第三,普惠制补贴项目仅对车辆参数设置门槛,对车型品牌、国别、生产地无额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