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盘点 上半年车企搞了什么大事件?(4)
大众与丰田这俩可以算作是欢喜冤家了——一个是世界第一,一个是前世界第一。但是,这俩家伙做了件相似的事儿,大众开放了MEB平台,车企可以无偿使用;丰田放开了混动领域的技术,相关专利两万多项无授权费。为啥啊?原因有相同,有不同。
1. 核心资产转让
实际上,从丰田的角度看,部分专利即将到期或许是推动丰田做出放开专利的导火索。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16)》,丰田的一项关于THS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专利,已经在2017年2月申请到期,失去了法律保护。据了解,丰田在全球范围的失效专利主要分布在日本本土,占比42%,其次是欧洲、中国、美国、德国,占比分别为21%、19%、10%、5%。这也迫使丰田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技术最大化利用。
开放内容涉及丰田经过20年以上研发HEV积累的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约23740项电动化技术专利。它很重要,但是整套混动系统里还需要有高效率的发动机,以及成熟可靠的控制逻辑。
对于大众而言,“柴油门”之后,也迫切需要在环保问题上做出表率。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也宣布开放MEB电动化模块平台,欢迎更多的企业在此平台上开发自己的电动车型,初创企业e.Go Mobile,则是大众对外官宣的第一个采用MEB平台的公司。
2. 行业话语权相当重要
众所周知,世界许多主要国家都引入了“CAFE”的燃效规定,各车企要降低油耗、降低排放并提升新能源车型比例才能符合规定,否则将面临责罚。在混动汽车领域丰田一直掌握着诸多专利,众多车企中,只有本田绕开了丰田的专利搞出了i-MMD混动系统能与之抗衡。
那么在燃效规定的限制下,欧美车企该如何应对呢?于是,48V轻混出现了,但这只是隔靴搔痒,进而只有大力发展纯电动车才能既满足燃效规定又能避开丰田混动技术的专利封堵。大众推出纯电动车型的节奏无异于整个集团整体转向纯电动,这是一场豪赌,若是赌错了方向,大众可能就万劫不复了。自然,把更多的车企拉上纯电动的“贼船”,就能加大汽车产业整体纯电动的概率。当然,中国企业比亚迪也早就放开了技术平台。
对于丰田来说,即使自家的混动技术天下无敌,一旦纯电动车的浪潮大范围席卷全球,势必会繁荣纯电车技术的发展,目前纯电车的诸多痛点都会被解决。那么丰田多年来在混动系统上的努力将会白费。
以目前的市场环境,纯电动车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替代产品,因为它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首当其冲的就是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受限于动力电池技术的限制,纯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依旧无法和燃油车相抗衡。其次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够,让纯电动车在用车环节的体验较差。此外还有安全性、恶劣环境稳定性、电池衰减、电池回收等因素的困扰。所以有观点认为,混动汽车则是燃油车到纯电车的过渡产品,这种观点虽然从侧面肯定了纯电动汽车的最终趋势,但按照这个思路,丰田开放专利则很有可能延长混动汽车这个过渡期的生命周期,甚至随着混动技术的进步,出现转机也并不是不可能。
在商言商,两家“白白”放开了核心技术自然是有所图。在汽车产业发展之初,蒸汽汽车、内燃机车以及纯电动车三种并行,赌对了内燃机的才活了下来。不过对于大众、丰田来说,即便汽车市场突然转向,活下来也绝不是问题,但现有地位不保则是大概率的了。因此,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先不去计较,让整个行业的技术路线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的叨叨:写到这里,这篇头条就写完了,可真的是累死宝宝了。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10件车企大事件,没有几十亿的投入,但这几件事无疑会对汽车市场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往大了说,我们可以在这十件事儿影响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往小了说,这十件事情也会影响我们未来的购车之路。那么,这期半年盘点系列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