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新闻1+1》:取消限购限行 新能源汽车如何行?

2019-06-08 21:22栏目:汽车

  《新闻1+1》2019年6月7日完成台本

  前情导视:

  解说:

  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你就会购买吗?昨天发布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充电桩太少续航历程不理想,如何解决呢?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联盟秘书长 许艳华:

  从运营商来讲不知道车在哪,什么样的车充电,所以大家先布点。

  解说:

  广州、深圳已松绑,北京、上海能放开吗?《新闻1+1》今日关注:取消限购限行,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和对于准备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有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还有商务部三家共同印发了一个文件,其中有这样的一条表述,不能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这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我们可以从一些媒体的这个标题里面就看出来,你比如说重磅,新能源车不得限购,国家鼓励买买买。取消新能源汽车限购,地方需加快落地。还有专家说应出台配套措施,防止拥堵回温。那接下来人们自然关注什么时候取消这种,这个限制,另外取消以后人们特别关注的,在城市里面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又怎么相应的去加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重磅的消息。

  解说:

  昨天,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一份《方案》,方案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其中关于“优化供给结构,畅通消费链条,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备受关注。

  新闻播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昨天发布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案特别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解说:

  新政一出,各大媒体同时都用了“重磅”一词来报道,因为这份《方案》的出台,不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购买的全面解禁,还指出要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停车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

  目前北京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是不限行,但申请购买新能源的指标却要排队。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4月8号24时,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个人共有417307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7556家。

  相比上期,本期新能源个人指标申请数量下降了2.6万个。如果按照现行规则测算,新能源车指标新申请者或将等8年,也就是2027年才能获得指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 贾新光:

  比如北京,新能源车在北京也是纳入(汽车)总量,它就是减少普通车(数量),给新能源车,实际现在总量还在限制,总量限制无非就是扩大新能源车比重。就是这么一个办法。

  解说:

  早在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

  5月28号,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放宽广州、深圳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省内其他城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政策。

  6月2号,深圳、广州分别发布相关通告,按照安排,今明两年,广州和深圳将分别新增10万和8万个车牌指标,这也是在限购城市中最先松绑的两个城市。

  目前,全国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贵阳等城市,以及海南省实行汽车号牌限购政策。在新的政策下,在广州和深圳率先给汽车限购政策松绑的带动下,其他实行限购限行政策的城市会发生变化吗?

  主持人 董倩:

  被大家掰开了揉碎了去分析、去解读的这句话,刚才我们说了很多遍了,是在一个很大的文件里面,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这个刚需。另外我们特别要指出就这一句话前面,在文件里面是有一个标题的,这个标题的名字叫做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使用,可以说有人把它解读为,这是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一支强心剂。那么我们刚才说到刚需,这个刚需到底有多大?刚才短片里面也已经提及,我们再看一下这样的一个数字。截止到今年4月8号,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申请的个人一共有将近42万个有效编码,单位共有7千多家,我们看重的是这个数字,将近有42万个购买意愿,如果按照目前排队规则还有配置数量计算到2026年的指标都已经预定空了,很多人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去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三十余年一直是致力于汽车产业研究的徐长明副主任。徐主任首先我们来看他的这个背景,有人说这是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限购松绑的方案出台,是在拉动内需,拉动消费,您怎么看?如果真的是拉动的话,它的拉动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上体现出来。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