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瑞传动:制造创新铸就“汽车强国梦”(2)
七年磨一剑。历经七年艰苦研发,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2016年,8AT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获得的首个国家一等奖项目。这家位于山东潍坊的柴油机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2007年,即8AT的研发元年,当年正值柴油机零部件销售高峰的这家企业陷入转型的迷茫。
很多人不解,仅靠制造柴油机零部件足以让企业活得很好,根本没必要搞其他名堂。然而,掌门人刘祥伍考虑更多的却是十年、二十年后企业的发展,走自主研发的企业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在国内仍处研发空白的自动变速器领域闯入了这家企业的视野。
“一切从零开始,这条自主研发道路有多难,究竟能不能成功,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曾参与研发的盛瑞传动市场与品质运营中心总经理李卫强回忆。
当时,20名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工程师组成了核心研发团队,开始向世界级汽车制造业难题全力冲刺。
无数个深夜,资料室、实验室、生产线留下了这些年轻人苦苦摸索、热烈讨论的身影。由于国外在自动变速器行业的长期封锁,国内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力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整合世界资源为我所用”的创新开发模式。
2014年,8AT研发成功,如今已批量投放市场,形成了年产60万台的产能。中国自主研发的这款产品投放市场后,迫使国外同等产品单台降价3000元以上,国内整车成本年降低上百亿元。
在不断攻关世界前沿AT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同时,借助制造创新、开放合作,这家企业闯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方面“以老养新”。8AT研发初期和过程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企业坚持将发动机零部件产品创造的利润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中,从2007年起,研发投入每年不低于销售额的5%,最高的一年达到9%以上。持续的科研投入是自动变速器项目产出最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盛瑞传动不忘“以新促老”:将新产品开发、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应用到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中,不断提升产品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了发动机零部件产品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产品技术含量、品质越来越好。
从2007年至今,12年坚持自主创新,企业累计投入15亿元,已完全掌握自动变速器正向研发能力。当年参与8AT研发的20人团队已纷纷走上企业中层管理岗位,更多的新鲜力量也在不断加入、成长。
如今,企业已拥有一支236人的创新研发团队,除了对研发人员实行年薪制,还直接给予股权激励,100多位研发骨干成为公司的原始股东;实施技师、工程师、管理师“三师通道”晋升机制,留住各类人才;此外,积极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部分青年骨干在工作两年后就开始主持研发工作,目前活跃在8AT科研一线的人员平均年龄35岁。
12年间,企业创新硕果累累,拥有有效专利581项,其中发明专利116项,软件著作权6项,制定国家标准两项,行业标准两项。
未来,盛瑞传动将以8AT为基础,加快推进自动变速器新产品开发,遵循“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围绕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三个核心技术,向着“混合动力变速器、电机电控系统、电驱动力总成系统”三条产品主线发展。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刘祥伍不胜感慨,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果。“8AT拼到最后,拼的是一种毅力、一种精神、一种人生的挑战。对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来说,路,永远在我们自己脚下,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