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2000余次现场勘查,这位辅警终成公安部认
在公安队伍中,辅警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河湟新区公安分局辅警马玉君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如今,已在辅警岗位上奋斗了11年的马玉君被同事们称为技术“大拿”,11年的刑侦生涯,他直接参与侦破大案、要案120余起,个人累计勘查现场2000余次,通过现场勘查提供有效线索400余起,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辅警”,2019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三项会战(指纹、人像、DNA)优秀技术员。
细致严谨让现场“说话”
今年29岁的马玉君毕业于甘肃省政法学院法学系法学专业,现在是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局河湟新区公安分局的一名刑事技术员。在此之前,他已在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做了9年的刑事技术员。
刚毕业时,马玉君在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刑警大队做侦查员,被分到专案组负责受理案件、审讯嫌疑人、归纳整理笔录。晚上刑警们开会时随时需要看笔录,一个案件大概五六十份笔录,堆在一起很难找。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马玉君在每份笔录上贴了标签,想要谁的材料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
通过这件事,公安局相关领导觉得马玉君工作细心,决定从头教起,把他培养成一名刑事技术员。跟侦查员相比,技术员的工作相对枯燥。侦查员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而技术员一直在找东西——指纹、足迹、血迹……你不知道嫌疑人在房间干了啥,只能一样样找。
刑事技术员主要在案发现场,进行指纹、足迹、DNA等物证材料的提取,并分析、检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由于警力不够充足,“一人干多活”是工作常态,刑事技术员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兼职法医的解剖、检验等工作。从警这些年,马玉君深知揽了这“瓷器活”,就一定要练好“金刚钻”。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1年的打磨,他不仅熟练掌握痕迹检验、CAD现场绘图、指纹、足迹、人像比对等专业技能,还学会了摄影摄像、后期软件处理等基本技能,就是为了能够在案发现场做好现场指纹、足迹、DNA等物证材料的提取,更好地让现场“说话”,让证据“发声”,更专业、更精准地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
马玉君的师傅马明月曾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主管技术的副大队长,那时候,为了教授马玉君技术,就在马明月的办公室加了一张桌子,从CAD画图开始,他手把手教马玉君学习相关技术。老师教的认真,马玉君学的也认真,三个月后,马玉君就能够独立勘验简单的盗窃案现场了。
第一次跟着师傅勘验现场是马玉君成为刑事技术员一年后的一起割喉案。去的路上,他觉得既兴奋、紧张、害怕,还有一种自豪感。“学了一年,马上就可以试试自己的技术怎么样了。脑海里一直在想现场是什么样,嫌疑人是什么样,死者是什么样。”马玉君回忆道。
尽管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案发现场恶劣的环境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距案发已经过去一个星期,又是夏天,尸体严重腐化,现场气味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个案件的现场勘验持续了7个多小时,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师傅去吃饭了,马玉君一个人留在案发现场,防止现场被无关人员破坏。
这一次勘验现场,让马玉君真正体会到了刑事技术员的辛苦和不易。“之前只是理论性的学习,没想过现场还会伴随着恶臭。由于勘验时间长,腰疼、脚疼,吃不了饭,会头晕恶心。”马玉君说。但是那个时候的马玉君仍然处于首次勘查现场的兴奋和紧张情绪之中,全然顾不上这些。
2013年,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连续发生40余起车辆车窗被砸案件,造成损失35万余元。由于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较强,均选择监控盲区作案,并戴帽子、口罩、手套伪装,现场也没有目击者,给侦查破案带来难度。
马玉君到现场后,发现被砸碎的副驾驶玻璃上有一枚纹路清晰的汗液指纹,通过提取指纹并录入指纹比对系统,比对出该指纹与一名男性指纹相吻合。经侦查该男子有作案嫌疑。侦查人员将其抓获审讯后确定砸车窗玻璃盗窃车内财物的人就是该男子。
对马玉君来说,做技术员最开心的是通过努力协助侦查人员破案并把嫌疑人抓获。“尤其是当侦查人员穷尽一切手段,案件没有进展的时候,通过提供线索确定犯罪嫌疑人,这是最有成就感的。”马玉君说。
曾言放弃两次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