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最好的扶贫行动,是送去适合孩子们阅
交汇点讯 黄蓓佳的名字,在《小船小船》《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童眸》等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里,在无数大朋友、小朋友的成长记忆中。读者为黄蓓佳的文字迷醉,却很少有人知道,多年来,她奔走四方,以实际行动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成长。8月10日,新华报业水滴公益爱心基金揭牌暨“新芽计划”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详情戳这里)。黄蓓佳作为“创益人”,见证了这一活动的爱心起航。
孩子的世界,并非那样单纯
众所周知,黄蓓佳是文坛少见的成人文学、儿童文学两栖作家。在不同的文学场,她熟练运用“两副笔墨”,写人性、观天地,逐渐形成了“黄蓓佳式”的美学格调。值得一提的是,黄蓓佳最初的文学才华贡献给了儿童文学。
“从我写第一本儿童长篇小说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黄蓓佳回忆道。在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船小船》序言中,作家丁玲曾给予她这样的评价:“黄蓓佳大约主要是写给少年儿童看,因此,偏于启发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别具一格的。” 谈及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黄蓓佳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带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阅读体验,不光给孩子们写快乐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也期望他们能够通过作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儿童,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在黄蓓佳看来,孩子的世界,并非如大人想象的那样单纯。从四五岁的孩提时期,孩子们就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对父母、对社会的各种观察。然而很多家长只重视他们的吃、喝、玩、乐、学习,较少关注他们心灵深处的快乐、恐惧与梦想。黄蓓佳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弥补这一缺失,“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给他们的世界撕开一道口子,让他们小小的脑袋伸出去,伸到父母打造的‘幸福’象牙塔之外,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对将来的人生也有一个思想准备。”
书本能给孩子梦想,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对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得到一本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不用说适合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么多年,我去过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学校。”黄蓓佳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实地走访经历。在甘肃、四川、云南那边的贫困地区,有些学校所有年级加起来才二三十个学生。有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在上学时还得带上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因为他们要肩负照顾自己弟弟妹妹的责任。不少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的爷爷奶奶是没有给他们买书的念头的,他们也没有能力走几十里路,去县城或镇上买一本课外阅读书。”
一本好小说,会成为读者的梦。“一个孩子小时候阅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会无意识间改变他们的生命。如果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名医生,孩子就会觉得医生是很了不起的,就会产生一种当医生的梦想或愿望。他也会为之努力,从自己的小世界,进入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中去。”与孩子们的接触,令黄蓓佳感慨,“童年时阅读一本适合他们的书,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帮助!”
最好的扶贫行动,是送去适合孩子们的书
“一个作家的角度来看,给孩子们送去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就是最好的扶贫行动。”黄蓓佳坦言,“家里有很多儿童文学方面的书,想送给那些需要的孩子们,但有时候我不知道捐到哪儿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寄出去。”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并不缺乏,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渠道。
靠个人的力量,很难与孩子、与家长有直接的接触。
在采访中,黄蓓佳还批评了一些公益行动的盲目做法——“不少学校有捐书活动,但有很多不是孩子喜欢的,甚至还有工商、法律、经济类的书籍,跟孩子的需要不搭。”有的学校需要电脑,有的学校需要油漆黑板,有的学校需要锅灶……这些微小的愿望让黄蓓佳倍感温暖。“让爱生根,梦发芽!” 黄蓓佳肯定了新华报业水滴公益爱心基金与“新芽计划”。在她看来,只有了解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实际需要,才可以有的放矢,进行点对点的帮助。
交汇点记者 朱威 实习生 王鲲鹏/文 潘海兵 郑诚/摄 郑诚/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