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80万+5.5万 “老渤海精神”从这里孕育
记者们听讲解员介绍渤海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程
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略区,全区共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并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至今传颂不衰。6月12日,“砥砺奋进70年 高质量发展看惠民”主流媒体惠民采访活动走进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了解曾发生在这里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渤海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程。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走进了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一幅幅反映历史事实的图片不断展现在记者的眼前。据介绍,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滨州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始建于2012年8月,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分渤海革命史第一和第二院落、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院落、主题广场、英烈碑廊5个展区,系统总结回顾了从1937年到1950年期间,渤海革命老区军民一心支前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该基地面向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毅、粟裕、邓子恢、许世友、肖华、张云逸等曾在渤海区工作过,康生、毛岸英等在此参加过土改运动。马耀南、杨国夫、陈少敏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声望,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在英烈碑上刻有1982位惠民籍烈士的名字
在英烈碑廊前,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名字“躺”在上面。讲解员介绍,英烈碑上刻有1982位惠民籍烈士的名字,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记者了解到,对于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滨州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惠民县委、县政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布展,着眼于打造“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的功能定位,邀请知名专家立足惠民实际,用权威的见解、开放的思想、全新的思路深入挖掘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红色教育资源,对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动静态展示板块、培训流程等进行策划包装和改造升级,并坚持抢救性保护原则,组织党史等部门,对曾经在渤海区战斗和工作生活过的40余名老同志或其配偶、子女进行走访,寻找渤海区机关旧址的亲历者、见证者或革命前辈后代,对基地内容进行充实完善。同时,充分借鉴井冈山、西柏坡、延安、沂蒙红色教育基地等省内外红色教育成功经验,努力建设成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
2013年7月1日,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开馆暨滨州市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教育基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先后接待中央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学员1700余批次,共计70000余人次。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滨州市党性教育基地作为追记缅怀历史、弘扬老渤海精神的场所、党性教育的模范基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将继续立足当前,坚持边办学、边提高,不断强化管理,扩大影响,挖掘内涵,强化功能,促进升级,切实把教育基地维护好、开发利用好,把基地打造成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党性洗礼、提升党性修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