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下夕煙(“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2)
“通過10余年的探索創新,我們運用新一代生態環保型工藝,可實現稀土永磁材料年產能逾7000噸,已成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核心應用材料的領先供應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中國的創新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踏踏實實干出來的。”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司長張志成說。
從“東方紅”躍然於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復興號”風馳電掣到C919大飛機劃過長空、北斗系統服務全球,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斗史。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改革開放40年間磨礪蛻變的中國,不斷劃出逆勢上揚的高質量發展曲線。
走進大型鋼鐵企業敬業集團旗下的增材制造科技公司,看不到傳統鋼廠裡常見的生產場面,偌大車間裡,僅有幾名員工操控著智能化設備,生產微細金屬粉末。
“兩公斤粉末的價值抵得上一噸鋼。”敬業集團負責人介紹,公司已掌握國際先進的微細金屬粉末成套制備技術,建立了激光再制造、3D打印產品等多條智能制造生產線。
在中美經貿摩擦形成的“倒逼”壓力下,中國企業直面挑戰、苦練內功,以提高核心技術能力為經濟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益助力。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各國工商界人士簽署640多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世界工廠”搶抓機遇,“中國智造”邁向世界。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相關國家的歡迎,中國產品逐漸打開了當地市場。
在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尊嚴的信念高度一致、決心堅如磐石。隻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涂洪長、吳晶、施雨岑、李代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1日 04 版)
(責編: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