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梯田”6月底将收获马铃薯
4月29日,小观众在体验研磨草药的碾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5月1日,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5月1日,英国园里的无土栽培室。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5月1日,观众在德国园内拍摄玉米做成的雨靴。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五一”小长假第二天,世园会迎来游客高峰,中国馆、国际馆等热门展馆门前已经排成长龙。生活体验馆也是不少游客想要“打卡”的场馆,在这里,游客可以知道出生那天的天气情况,还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研磨药材的碾槽。
如果喜欢舒适的氛围,人流量适中的国际展园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游客能看到由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的南美印加文明遗址“莫瑞梯田”翻版;在英国园中,英国元素不仅可以看,还能听,给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美妙体验……
1 生活体验馆
告诉你出生那天什么天气
在北京世园会的主要场馆中,生活体验馆承担着特殊的功能:讲述植物与人的故事。经序厅走进展馆,植物如何被人类利用,人类又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走进生活体验馆中的气象体验馆,一股科幻气息扑面而来。气象体验馆以科普为主打特色,向公众介绍气象、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整个展厅最热闹的部分,是一个可以拍照的互动装置,在屏幕上输入出生日期以及出生地,气象大数据就能调出当天的天气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这一装置是为了让观众增强对气象的感情,同时也体现气象大数据的建设成果。
体验馆二层用多个展厅,展示了百草景观、本草炮制、本草文化、药用植物应用等内容,全景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并设置了多种体验项目,拉近观众与本草的距离。例如几副研磨药材的碾槽,吸引了蹒跚学步的孩子都来动手尝试;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百草园景观,引来观众争相留影“打卡”。
生活体验馆除主场馆之外,还有多个专题园艺展区,设置“工艺美术”、“茗茶四海”、“咖啡生活”、“绿意未来”四个专题展。观众在其中可以体验园艺在衣、食、住、用、娱、健康等方面的应用。
2 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
假如世界没有马铃薯?
马铃薯首次在外太空进行种植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是世界上种薯量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展园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游客可以找到答案。
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园长何蕾告诉记者,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南美设计、建筑团队精心打造。
展园由室内、外两部分组成,共占地1700平方米。记者看到,室外花园为六层下沉式环形梯田,高差达3米,是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的生态建筑,契合世园会绿色、环保的理念。轮胎梯田展出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向游客展示薯类作物的多样性与美丽。何蕾介绍,此次室外园区种植了适应延庆当地气候的马铃薯,5月中旬将开花,6月底将收获马铃薯。届时园区将组织游客互动体验活动。室内建筑由一个穹顶建筑构成,以“薯类的科学世界”及“假如世界没有马铃薯”为主题,展示薯类作物的科普及产业发展。
展区内还展示了市面上见不到的马铃薯实物,比如薯肉是黑色的“黑土豆”和手指头大小的微型薯。
3 英国园
废旧塑料瓶垒成无土栽培室
世园会国际展园中的英国园并不花哨,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英国宁静的城市花园,游客可以放松身心。英国馆馆长萨拉·艾薇瑞特表示,这里的设计理念正是想给大家提供享受沉思、轻松和乐趣的美好空间。
进入园区,游客首先穿过充满英国传统林地风情的自然林,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林中隐藏着三面人形镜子。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英国雕塑家罗布·穆赫兰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人在自然所处的位置,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萨拉·艾薇瑞特说,英国园的景观也使用了多种可再生资源物品,如使用废旧塑料瓶垒成的无土栽培室,塑料瓶可以收集贮存屋顶流下来的雨水,用来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