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创维修资金电梯维修险模式 故障受理响应仅需15分钟
随着老旧电梯逐年增多,电梯困人故障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推进电梯监管改革创新,在从严监管基础上,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构建权责明晰、安全有序的电梯安全社会治理体系。
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立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作为建设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居住品质越来越受到市民关注。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市场化机制,发挥维修资金的保障作用呢?成都创新探索,针对10年以上老旧电梯,组织业主表决同意的基础上,在维修资金使用中引入保险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保险+服务”电梯维修模式。此举标志着成都维修资金的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目前“帕丽湾”、“锦城龙苑”、“五丁苑”、“东方明珠花园西区”等4个小区已进行了试点探索。
电梯使用现状
责任不明晰、维修费用高、表决难通过 保险机制介入可将恶性循环化为良性运转
为何选择从电梯入手引入商业保险模式?
记者了解到,当前成都的住宅小区约有超过10万台电梯,大部分“年纪较大”的电梯常会出现大小“病痛”,维修费用一次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加上缺乏监督手段,日常维护不到位,经常“小病”拖成了“大病”。如果使用维修资金维修电梯,不管怎样都须经过“双三分之二”业主表决通过,业主意见难以统一,过程漫长。维修需等待较长时间,给群众造成极大不便。但如果不修,电梯“带病”运行又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2018年我市颁布实施《成都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市政府第195号令,以下简称195号令) ,195号令规定,通过建立小区的应急使用预案或管理公约,实现“预先授权、遇险使用”。同时对于因各种原因未建立应急使用预案或管理公约的,当电梯故障等7种应急情形出现,严重影响业主生活或危及其人身财产安全时,可不经业主表决,直接启动使用维修资金实施应急维修。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物管公司、业委会成员对政策不了解,申报流程不熟悉;个别街办社区在组织应急使用维修资金的过程中缺位,应急使用的“绿色通道”没能有效发挥。
“电梯管理涉及的责任方,包括业主、物业公司、电梯制造商、维保单位和维修单位等。”一位业委会主任表示,这其中难免存在逐利关系,“压缩维保经费,低水平养护电梯,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再将大问题转移到维修环节,使用业主共有的维修资金,业主当然不愿意。”据了解,这样处于“拉锯”中的小区有时电梯一停就是一两个月,群众苦不堪言。
在这种管理不得当、维护不到位、表决难通过、维修费用高的电梯使用现状下,按照《意见》思路,引入商业保险可谓“另辟蹊径”,将目前电梯管理中的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运转。“保险公司的介入,出于对赔付风险的考虑,会重视电梯日常维护,对电梯进行全面‘体检’和监测,监督维保单位尽到维护责任,确保维修公司对电梯进行专业高效的维修,促使物业公司尽到管理职责。”“帕丽湾”小区一位业委会成员分析,电梯维修中引入商业保险进一步厘清了各方职责,对电梯、对小区的长效治理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