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隻言】學農的大學生,為啥農村留不住?

2019-04-03 06:17栏目:新闻

“學農的大學生農村留不住,這是我一直的困惑。”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這樣說。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不少農業院校的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和高校關注的重點問題,而對於一些鄉村地區來說,不少需要農業專業技能的崗位卻等不到優秀的大學生。

“我現在自己培養的研究生、本科生直接下鄉的不多。”魏洪義表示,“至於江西農大就業趨勢,對比5年前,我感覺這些本科生、研究生都更加自信了,更加有表現欲望。但對農村的感情和聯系是不是加強了?感覺不明顯。我有這種感覺——學生們更願意去城市的公司、研究所。”

魏洪義認為,從學生個人來說,無論是在大城市從事非農領域的工作,還是在農村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這都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合理途徑。但是對於鄉村地區來說,由於農村工作環境問題、待遇問題、職業提升問題等留不住大學生,對於鄉村振興是一種遺憾。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農業農村部‘獵英行動計劃’春季專場招聘會連續3年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農業走出去企業普遍反映,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人才缺乏,特別是善經營、懂管理、會外語,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千金難求。”朱晶說。

朱晶認為,目前涉農人才短缺的原因包括農業院校吸引力弱,農科專業生源質量令人擔憂。就業體制機制不完善,涉農人才服務現代農業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涉農專業年終就業達到90%以上,對口就業比例不高。

“對農業人才需求方的調研發現,基層涉農事業單位用人體制機制不暢通,要麼沒有編制,要麼有編制也不進人﹔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出現‘斷層式’分布,且農技人員職稱晉升困難、工資待遇不高、下鄉服務農業工作受到影響等。”朱晶說。

究其原因,魏洪義分析道:“第一,國家對農業院校的政策很多是指導性的,不能落實,很難落到基層,對職業的影響不直接,很難吸引到高素質人才﹔第二,很多畢業生,考研都去其他學校了,也不能待在農業一線﹔第三,農業院校的教師隊伍流失明顯。希望國家在這一方面統籌考慮,重視農業高校與農村就業的關系,把政策落到基層,讓政策發揮作用,形成利好。”

對此,朱晶建議,加大對農科學生的獎勵和激勵力度,吸引優質生源。“希望國家相關管理部門能在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制度設計,允許和鼓勵農業高校和涉農專業在設立優秀生源的單列指標,積極推進‘新農科’教育培養體系,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強化實踐教學的資源和政策傾斜”。(葉雨婷 程盟超)

(責編:關喜艷、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