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运河岸边的美味传承:济宁瑞元亭扛起鲁菜大旗(2)

2019-10-19 03:52栏目:美食

  对前期创业很顺利的孙启怀来说,挑战只是在成功之后赶来,而不是不存在。2012年1月,他倾注大量心血开起了道和顺酒店,期待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一年后,财务报表显示亏损69万元。次年,亏损36万元。

  好在,孙启怀是经历过风浪的人,多年的积累让他还能赔得起。但是现实还是让他们明白了,一个好的厨师未必能经营好一家饭店。时代在发展,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越来越重要。

  重新审视道和顺大酒店,首先看到人员臃肿。开业之初136名职工,队伍庞大,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很多环节手忙脚乱,效率低下。非但如此,就连水电费也是高的。灯该关的不关,水该少用的多用……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孙启怀从不拖欠工人工资,而且还要给职工发奖金。“他们都要养家糊口,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不容,老板可以不挣钱,不能让他们挣不到钱。”孙启怀说。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瘦身革命。现在,道和顺员工93人,接待量增加了50%。就像一个人,脂肪减少了,反而更适合运动。

  道和顺酒店于2014年扭亏为盈。多年的经营与管理生涯,让孙启怀总结出一家饭店成长的过程要有“三步走”:承载期,是最痛苦的阶段,面临经营亏损的窘境;认可期,赢得社会认可,有了一定美誉度;成熟期,在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趋于成熟,品牌影响力较大。

  很多餐饮企业一路踉踉跄跄,走不到第三阶段就倒下了。即便是进入成熟期的酒店,也始终面临市场变幻的巨浪,走过历史烟云的瑞元亭要勇立潮头,也不是容易的事。  

运河岸边的美味传承:济宁瑞元亭扛起鲁菜大旗

  培育品牌,扛起民族餐饮企业大旗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食的热情从未衰减,关于吃的文化日益丰富。城市里大小饭店林立,如何满足食客日益挑剔的味蕾需求,是餐饮界永无止境的探索。

  在餐饮界浸淫半生,孙启怀时刻对整个行业保持灵敏的嗅觉,和清醒的判断。

  2002年,济宁消费者一度对地方菜失去希望。外来菜像潮水一样涌入,人们足不出城即可尝遍各地特色菜,将本地菜推向尴尬境地。越在困境,越有揠苗助长之举。有的培训学校打出三个月出师的牌子,更加剧了本地菜的式微。

  有人给本地菜总结为“三乎”:油乎乎、粘乎乎、黑乎乎。孙启怀急了:你们懂鲁菜吗?

  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有三大组成:胶东福山菜、济南官府菜、济宁孔府菜,守着这样的金招牌,岂能妄自菲薄?

  鲁菜做工考究,选料精细,讲求原汁原味原香。19年来,瑞元亭的菜品不超过150种,但是每一道菜都有独特的味道。即便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醋溜肉片,也能做出滑嫩硬挺的口感。

  如何扛起民族餐饮企业大旗?孙启怀认为,从小处说,只要保持技术领先,让顾客不离不弃就可以了;从根本上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担当和传承。

  “任何时候,可以让企业吃亏,不能让消费者吃亏。”孙启怀说,做餐饮要常怀敬畏心和奉献心,传统菜与新菜的不同在于,一招一式不能省力,在食材受热的过程中改变质的东西。而原材料要做出老味,要增加中间工艺,增加成本,不能投机取巧。

  孙启怀是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山东鲁菜专家,现在,他更是“瑞元亭号”的舵手,在运河宽阔的河道里行进。暑往寒来,日出日暮,这艘巨轮行稳致远,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