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今天,我們去哪兒買好吃的?

2019-09-27 10:13栏目:美食

便利店打造家與單位之外的“第三空間”

“歡迎光臨!”在北京市朝陽區中心商務區的便利蜂藍堡24小時便利店裡,正在整理貨架的兩名售貨員齊聲迎接新來的顧客。兩三分鐘后,這名顧客拿著挑選好的商品走到收銀台,將商品二維碼對准掃碼機自助結算,並通過微信支付完成了整個交易過程。

“便利蜂的自助收銀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下載多余的APP就能快速完成付款。而且也不用麻煩正在忙碌著的店員,我自己就可以。”剛買完零食的趙揚說。這種不想麻煩別人的想法是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技術在順應和強化人際溝通方式的變化,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也把人從簡單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在這1公裡范圍內,有5家大小不一的便利蜂,以滿足周邊寫字樓、住宅區即時性和便利性的消費需求。

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便利蜂就以驚人的速度在華北和華東地區擴張。“目前已開業門店突破1000家,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8個城市,年內將突破1000家。”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不少城市都推出積極政策,推進便利店有序發展。2018年10月,北京市7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以19條創新舉措,扶持北京便利店的建設和發展。福州、西安等城市也出台了類似政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在2018年,便利店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1.1%,門店增長18%。2016—2018年,便利店業態在整個零售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最快,達到18%,顯示出蓬勃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15—2018年,全國便利店門店數從9.1萬家增加至12.2萬家。電商如蘇寧,央企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巨頭都在積極布局自己的便利店生態。

除了數量的急劇增加,便利店功能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這是我第二次來,上次在這裡買水,看到二樓還有休息區。今天路過,就買點東西上來吃,歇歇腳。”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李東洋略顯疲憊,拿著關東煮和酸奶來到便利蜂藍堡店二樓休息區大快朵頤。最近為了推廣公司項目落地而經常奔波在商務區周邊,這家便利蜂對他而言是個絕佳的中轉地。

二樓休息區,兩張餐桌,十幾個座椅,光線柔和的吊燈,角落裡擺有上百本圖書的書架,四周牆上的各類插座,構成一個簡潔舒適的“第三空間”。“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太大,很多人都需要一個家與單位兩點一線之外的‘第三空間’,離家近又能放鬆。我們的便利店24小時提供餐飲、生鮮,可以讓消費者隨時休息。”便利蜂相關負責人說。

在傳統零售的買賣模式之外,便利店的功能日益多樣化。記者了解到,蘇寧小店的實體門店還為其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充當前置倉,成為家電維修等業務的線下入口,同時又是蘇寧菜場自提點、快遞代收發點,宛如一個“社區服務大雜燴平台”,甚至還在一些店面中增加了餐廳和酒吧的功能。

多元形態便利店的“野蠻”生長,不僅適應和滿足了人們對便捷消費的需求,也在撬動著現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的悄然改變。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