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土中耕耘(逐梦70年)(2)
新一代女艺术家中,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特殊意象语言的探索更加突出。闫平油画《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在一堆散乱的颜料罐、静物、书籍和生活用品之间,母亲和孩子在嬉戏,艺术而真实地描绘出事业女性忙碌的身影和对生命的思考。喻红的作品则通过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表达人生的真实,尤其是女性成长的真实。雷双、王季华、蔡锦等则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花的象征涵义,这种特殊的视角展现出作者赋予作品的特殊意味。如雷双的花具有情感表现的象征性;王季华通过花的“震撼”之美,表达对“真实”的认知;蔡锦的《美人蕉》系列似乎在讲述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正是这些作品所体现的女性视角,使它们具有了新的精神意蕴。
迸发创造活力
女性艺术家不仅在创作题材上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更在形式创新中迸发出无限创造活力。
鸥洋、庞涛、何韵兰是老一辈女性艺术家中新形式的开拓者。鸥洋不顾同行劝说,开始“意象油画”的探索。她笔下的女性和花卉柔美清澈,层次丰富,重视肌理效果,笔触的自由挥洒,形与色的层叠照应,就像河流中水波互相撞击、交汇一般,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油画的东方美。庞涛和何韵兰的探索,重在从传统文化或自然意象中提取母题,以平面化和抽象化的方式,表现历史的启示和生命的色彩。这些优秀女艺术家的作品境界更加超脱。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迅速建立起女性主义相关学科,而美术界年轻的女艺术家们也投入其中。这一年,与女性主题相关的艺术展览有30多个。
此后,年轻一代的女艺术家开始将国际视野和个人视角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她们的创造活力,在国内外引起越来越多关注。一些女艺术家,以“我”为叙事的载体,表达人类尤其是女性自身各种复杂精微的文化体悟和生命感受。如采集、纺织、制陶等手工艺活动,绵延、丰富了人类生命。施慧用棉线和纸卷做材料,表达出女性世界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充满手工劳作历史的记忆。还有一些女艺术家将许多过去“不入画品”的手法和材料搬入创作中,比如针线、布衣、生活日用品等等,通过重复的手法,使观者感受到材料背后的文化观念;一些女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恰当转换,为绘画拓展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如彭薇通过表现传统女性服饰,赋予经典图像符号以新内涵。
新中国女性美术创作走过70年,既植根传统文化和时代土壤,又表达出独特的女性意识、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女性美术创作不断丰富着新中国美术内容,为其注入活力。未来,随着对女性创作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将涌现出更多优秀女性美术创作。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9日 08 版)
(责编:李枫、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