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酱园变身“美味城堡” 娅米的阳光城不一般
4月11日,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透露,随着近几十年来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全球博物馆数量已从1975年的2.2万座增加到今天的5.5万座。
在这股博物馆热潮中,企业博物馆异军突起,它见证企业的沉浮兴衰,记录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精彩一隅,还成了城市的文化旅游景点。佛山作为知名的制造业大城,在企业博物馆建设上也作出典范。
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海天酱油厂内,娅米的阳光城堡用一趟美味之旅颠覆大众对博物馆的印象:缤纷的城堡、萌趣的卡通小黄豆、贯穿整个生产区的空中长廊……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酱园重新焕发青春。
升级改造
300年酱园变身“美味城堡”
俗话说,“食始于酱油,终于酱油”,意思是人们在烹饪美食时,从始至终都离不开酱油。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成就了独特的酱油历史,而岭南文化也孕育了独特的粤派酱园文化。
佛山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到娅米的阳光城堡做课外教育活动。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北回归线横贯东西,阳光充沛,气候温暖潮湿,特别适合酱料酿造微生物的发酵。早在清代中叶乾隆时期,佛山的酱油酿造业便引领全国风气,出现众多的生产工场,时称“酱园”,而张槎海口、青柯更是佛山酱园较为集中的地方,海天酱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研究张槎历史文化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戢斗勇介绍,这些酱园都自有晒场,以特制的陶瓷石桶、青缸、底盆、月盆、盆桶为生产工具,采用原始的露天日晒、天然发酵的生产方式产出咸、甜、酸、辣一应俱全的各式酱油及调味品。
这些300年前的工艺流程、各式生产工具都能在娅米的阳光城堡“酱园古风”里找到。不过,这只是城堡的其中一部分。
2013年,海天味业在“中国味文化展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推出全新的企业博物馆——娅米的阳光城堡。这座充满童趣的城堡,通过实景展示、超大屏幕、3D影院、3D绘画、创意设计、全息影像、古代实景雕塑等超过20种创新、有趣的方式方法,展示了海天的历史、文化、规模、生产、技术、研发等各个领域内容。
酱园古风。/受访者供图
城堡的设计师、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宁英嘉说,从策划到定稿,他们的团队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打破大众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刻板印象,希望用更加时尚、年轻化的手段打造一座有吸引力的企业博物馆。其中,仅仅是城堡的名字就有上千个方案。说起为什么要用“娅米”这个名字,宁英嘉笑称,这是大家在办公室吃外卖时获得的灵感,“虽然早已不记得那天外卖吃了什么,但是实习生脱口而出的那句‘yummy’却是至今难忘。”
宁英嘉介绍,“yummy”是美味的意思。“阳光城堡”,即表达海天坚持传统阳光酿晒的酿造酱油工艺,所以“娅米的阳光城堡”便是海天“美味的阳光城堡”。而设计团队还为娅米、黄豆、海天菌这些听起来或生硬或生涩的名词设计出活泼的卡通造型,让它们成为这座博物馆的“形象大使”。
文化兴企
传统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
一个企业既然举起博物馆这面文化大旗,就要有决心和信心把博物馆做好、做出特色来。身处中国最传统产业领域的海天味业,却在智能物流、智能制造、互联网+销售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引领行业发展。走进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娅米的阳光城堡,既能了解古法酿晒工艺传承,也能感受到佛山企业智能制造的实力。
传统酱油酿晒用大肚陶罐,大型古酱园里放满上千只陶罐不足为奇。如今,海天仍然坚守传统制酱工艺的精华,只是陶罐变了样。漫步在长达2公里的空中连廊上,参观者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玻璃屋顶建筑。娅米的阳光城堡总负责人何春岚表述,这些玻璃屋是他们的“镇馆之宝”,见证着海天阳光晒场技术的不断革新,从上世纪70年代的大胆尝试,到现在经过科学计算将屋顶的玻璃倾斜度正对着北回归线,保障酱油更好地吸收热量。而数千个绿色晒罐则是海天传承天然酿晒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建造的半透明天然晒罐居然有三层楼之高,而晒罐中的酱油仍可以得到360度晾晒,将传统酱园对“晒”的追求发挥到极致。